校长当众吃光学生剩饭,倡导节约应“对症下药”

来源:光明网 陈广江 2021-09-08 14:21:4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日前,湖南永州郡祁学校的一则视频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为教育中学生不要浪费粮食,该校高中部校长站在垃圾桶边当众吃光学生剩饭剩菜。有人称赞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有人质疑此举系“作秀”“不卫生”。9月6日,该校长受访时否认摆拍,并称从这个学期开始,一天三顿都这样吃,“我把孩子们看作自己的孩子,心里没有这个界限了”。

  身教胜于言传,该校长用心良苦、精神可嘉。但是,用当众吃光学生剩饭的方式反浪费、倡节俭,难免引发一些质疑。且不谈所谓“作秀”,在推广分餐制、提倡公筷公勺的今天,这种吃学生剩饭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卫生健康的理念,显得非常突兀。更重要的是,此举的必要性有待商榷,甚至经不起推敲。

  学生浪费食物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归咎于学生不懂节约。如果学生已经吃饱了,或者饭菜不合口味、味同嚼蜡,校长用“以身作则”的方式逼着学生吃光剩饭剩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害无益。校长发现学生浪费食物比较严重,首先应追问浪费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校长当众吃光学生剩饭的做法固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能持续多久令人生疑。事实上,类似做法早已有之,但多数不了了之,始终无法成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校领导当众吃学生剩饭只是非常态之举,无法形成长效制度机制,更无法复制推广。

  此举还涉嫌“道德绑架”和“情感绑架”。校长当众吃光学生剩饭,实际上是通过一种过激的“自辱式”行为,来触动、刺痛学生的心灵,使其产生深深的内疚感。现实中,一些家长也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被称之为“内疚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貌似自责自罚,实则精神施压,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

  开展勤俭节约教育,杜绝学生食物浪费,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管齐下、因势利导、久久为功,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奢望毕其功于一役,不现实。类似校长吃学生剩饭的现象屡屡引发争议,屡屡无果而终,效仿者须三思。

  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看,与其剑走偏锋,不如把功夫用在平时,着力提升学校食堂餐饮服务水平,比如丰富饭菜种类、改进饭菜口味,推行“半碗饭”“半份菜”“称量自选”“光盘有奖”等活动,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机制……这些都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作为校领导,不能陶醉在“初衷良好”“以身作则”的自我感动之中,类似吃学生剩饭的做法还是少些为好。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