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兴安 青山不老——中国最北生态安全屏障踏查纪行

来源:新华社 2022-07-04 15:28:1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老舍在《林海》一文中,对这片中国最北生态安全屏障的“误会”,是很多人来到这片林海前给它的心中“画像”。

  沿着广袤的松嫩平原一路向北,两侧白桦、樟子松郁郁葱葱,小动物不时在林间穿行,草泽中野鸭惊起低飞。这里没有“云横秦岭”的险境,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

  这就是大兴安岭,用温柔的身形呵护“中华粮仓”,挺起生态安全屏障的脊梁。全面停伐后守山人如何坚守生态戍边?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带着对这条“绿色长城”的向往,我们走上了大兴安岭。

  越看越可爱的大兴安岭

  “刚一开门,门口坐着一只大黑熊,天天来、跟上班似的,没几天就把我养的鸡鸭给抓光了,然后就撤了!”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塔河林业局职工刘亚军见证了青山之变。他说,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子越来越密、湿地越来越润,狍子、猞猁、野猪、东方白鹳……山泽里的“老朋友”都回来了,常与管护工人“偶遇”。去年,在大兴安岭北极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野生东北虎踪迹。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资源管理处副处长吴东海告诉记者,停伐后开展营造林加强森林经营,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提高,野生动物种群恢复性增长。记者在加格达奇林业局百泉谷管委会翠西管护站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笼中受伤的猞猁喂食鲜牛肉。“它腿上的伤已治了一个多月,过两天就放归山林。”百泉谷管委会主任唐树志说。

  绿水青山,是林区生灵的命根子。林区道路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透明的矿泉水桶,里面装着红色阻燃剂,用于随手浇灭小火。在加格达奇林业局森林消防二大队营区,伐木油锯改造成的灭火机一字排开,发动起来轰轰作响。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守好这条‘绿色长城’!”正在消防演练的教官吕志新介绍说。截至目前,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已11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连续4年实现“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

  林工号子远去还青山如黛

  三人,一塔,一片岭。51岁的瞭望员尹维波面色黝黑,舔着干裂的嘴唇,眼睛细小却炯炯有神,那是在林海里瞭望火情“炼”成的“火眼金睛”,任何一缕烟都不会放过。

  塔高24米,台阶97步,攀爬上松岭林业局壮志林场52号瞭望塔,远望起伏的山岭,在耳畔风的呼啸声中他常忆起当年的林工号子:顺山倒喽……

  “这些年再也听不到林工号子了!” 尹维波说,从1964年开发建设起,大兴安岭的木材运向祖国四面八方,如今许多像他一样的林业工人放下斧锯,在绿色发展中担起新使命,守好这片林海。

  远山,一条岭上,道路两侧散堆着护林员修剪掉的枝杈。全国劳动模范、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新林林业局职工宋士宝展示着自己改造的营林工具,锹形镐头垂直焊接、更宽更薄,适合三防造林法,当年林木成活率可超95%。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数据显示,2021年完成人工造林6238亩、补植补造21.7万亩、森林抚育97.1万亩,生态修复持续向好。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金光泽说,作为东北亚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兴安岭林区经过多年生态修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休养生息,在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

  生态戍边留住林留住心

  “最偏最远最放心,最北最冷最忠诚”……岭上城镇,随处可见朴实的标语。这里的人,名字中大多带着“树”“松”或者“林”,他们也化作一棵棵松、筑成一道道岭默默地生态戍边。

  独特的气候和生态资源为森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初春山野菜采摘后直接卖给北京一家餐饮企业,职工人均增收1.2万元。”加格达奇林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栾志艳说,通过发展寒地中草药种植、特色养殖等,资源优势正转为经济优势。

  在松岭林业局飞龙山景区,大片野生兴安杜鹃花海引得游人流连忘返。“近些年自驾游客越来越多,旅游服务产业也在不断升级,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松岭林业局大扬气林场场长张松涛说。

  “留住林、留住人、留住心,这是林业人在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答卷。”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昱说,大兴安岭林区2020年政企分开后,集团深化改革致力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明确“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不干、赔本赚吆喝的不干、职工不受益的不干”产业发展原则,守牢“绿色”这个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记者 韩宇 邹大鹏 孙晓宇)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