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朗哨:麻麻“花椒香” 火火“生活甜”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09-03 13:08:1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编者按:

  精准脱贫,千帆竞发。要使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不返贫,发展产业是支撑。祥云县米甸镇把青花椒种植列为区域特色的重点经济林产业,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方式和发展模式,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这里山清水秀,交通方便,房子修得就像是一栋栋小别墅。”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远方,成片的花椒产业园呈现在眼前,各村处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民风文明……米甸镇插朗哨村秀丽的自然风光、优美的宜居宜业环境、幸福的生活景象,给客商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9年8月16日,本报记者随同帮扶单位祥云县供排水公司经理罗顺昌,县统计局副局长周智梅等领导来到米甸镇插朗哨村,只见依着山势栽种的一片片青花椒长势良好,碗口粗的花椒树一棵连一棵,给昔日的荒山铺上绿毡,豌豆大小的青花椒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椒香味。村民们正忙着剪枝、采摘花椒,尽管烈日炎炎,但丝毫也挡不住他们的喜悦之情。

  “脱贫只是第一步,致富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祥云县米甸镇党委书记朱国全告诉记者,产业助脱贫,产业还必须让村民致富,这就必须要有让村民富起来的产业链,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指导,要有那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起到带动作用。

  插朗哨村椒农向帮扶单位祥云县供排水公司经理罗顺昌(右一)介绍,今年花椒每亩可收5000多元,花椒树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 周智梅摄  

  农民群众辛勤劳作,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幸福新村错落有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是本报记者8月16日在米甸镇插朗哨村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看到的生动场景。

  近年来,米甸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高位培育推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实施“三年强基工程”为重点,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着力念好产业经,打好生态牌,大力发展花椒种植特色产业,创新党建扶贫模式,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产业与开发相结合的扶贫开发思路,狠抓花椒产业园建设,打造“产业经济”助农增收直通车,实现产业规划全覆盖、种植全覆盖、利益连结全覆盖、贫困户入园全覆盖。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规范管理”的理念,目前种植花椒面积达8000亩,产业覆盖全镇10个村委会,辐射带动农户71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78户,群众脱贫致富的增收长效产业已经形成,小小的花椒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选产业打破发展瓶颈

  米甸镇插朗哨村地处大理州东部两州三县交界处,全村山高谷深,地势极为陡峭,10个自然村散落分布在不同的山坡上,生产生活极为不便。该村传统农业收益不高,粮食作物产量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是个县级贫困村。产业发展一直是摆在插朗哨村民脱贫致富面前的一道坎,面对贫穷落后局面,插朗哨村党总支没有退缩,不断探索发展出路,努力打破发展瓶颈,反复论证选项目,尽力解决村民“吃饱饭、吃好饭”这一难题。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自2017年祥云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进驻插朗哨村进行帮扶以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引领下,帮扶单位会同村党总支多次到楚雄大姚、昭通鲁甸等地区花椒种植基地考察,聘请专家到村实地考察掌握土壤、地势、气候等情况,经反复论证,查阅相关资料后,镇政府、帮扶单位、村“两委”反复研究,最终确定培育青花椒和魔芋两大经济作物为带动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助农增收。

  2017年,祥云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扶持了22户贫困户户均5亩花椒(花椒苗款及配套的农资费全部由公司拨付),2018年扶持22户贫困户和2户种植示范户户均1亩魔芋(魔芋苗款及配套的农资费全部由公司拨付),充分发挥了当地种植示范户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青花椒800亩,魔芋120亩,贫困户户均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

  抓关键提高发展效益

  近几年,在祥云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米甸镇党委、镇政府不断加大插朗哨村花椒基地建设,向规模要效益,使花椒种植经历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花椒产业开发综合效益进一步彰显,花椒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和“铁秆庄稼”。

  插朗哨村“两委”牢牢抓住科学管理这个关键,强化培训,提升服务,提高效益。一是强化培训。祥云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协调县农林专家到村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二是科学管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村党支部在组织学习种植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索切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先进技术,先后在合理密植、病虫防治、平衡施肥、管理修剪等技术方面得到突破,并在关键时节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管理,经过技术改良,该村的花椒挂果提前了一年。三是优化服务。村党总支成立了“党员服务站”,祥云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购买剪刀、锯子、花椒生产用微肥等物资,供贫困群众无偿使用。村党总支还培养了一批以村“两委”成员和党员为主要力量的“田秀才”“土专家”,为群众提供技术支持,每逢花椒管理的关键时期,他们就在田间地头现场教学、传授技术,手把手地教群众修剪果树、科学施肥,为花椒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8年,全村花椒总收入突破8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达1.2万元以上。30%以上的农户花椒收入超过6万元,60%以上的农户花椒收入超过3万元,椒农亩均收入最高达到5000元,一棵棵花椒树已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该村已于2017年顺利脱贫摘帽。

  树品牌特色产业增效益

  伴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插朗哨脱贫已经2年了,随着一批又一批贫困群众成功脱贫,米甸镇便将目光转向了脱贫后巩固提升工作。

  近年来,花椒产业兴起发展,年人均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插朗哨村党总书记白安宁满怀信心地告诉本报记者:“该村未来三年至五年花椒亩产可望达到6000元——10000元,人均年收入可望达到5000元以上。合作社为农民插上金翅膀,将进一步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八、九月份,走进米甸镇插朗哨村委会,在村前村后、田头地脚、山地、路边随处可见一株株长势喜人的青花椒。一株株青花椒树下,三五成群的村民们背着竹篮,一个个在花椒树下欢快地采摘青花椒,丰收的喜悦写满脸庞。

  “扶贫先扶志,改变必须从群众思想开始。”“现在,我们可以在花椒基地务工赚钱,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手和脚脱贫摘帽。”靠着勤奋劳动,脱贫村民奎学祥仍坚持每天前来务工,他一边忙碌,一边笑呵呵地说,“有钱挣,大家都抢着干呢!”

  插朗哨村碑墓山小组冉凤祥说:“我种植有15亩花椒,由于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价格也一直上涨,去年每斤85元左右,估计今年也能卖个好价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花椒种植不仅改变了该镇农户产业结构,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而且辐射带动了周边镇的劳务输出,切实延伸了产业链条。

  大村小组建档立卡户李发富,家中共有5口人,原本幸福的日子却被2017年初的一场车祸打破了。李发富和妻子毛兰香双双受重伤,夫妇均治愈出院。祥云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挂钩该村后,了解到他家缺乏长久增收的产业,随后帮助其发展花椒5亩、魔芋2亩、蚕桑8亩,预计人均年收入可增加3万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冯学明,家庭人口2人,原外出务工,后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回乡,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种植青花椒40余亩,今年刚好挂果,产量300余公斤,产值约1万元。

  建档立卡贫困户罗永福,家庭人口5人,父母都是残疾人,家庭条件差,为了帮助该户顺利脱贫,实现增收致富,镇、村多次入户做工作,带其到其它种植户家中参观学习,了解花椒收成及效益,2019年种植青花椒20余亩。

  插朗哨村奎正朋(非建档立卡户)积极响应号召率先种植了16余亩青花椒,种植管理过程中不断优化技术,经过4年的努力,2018年产量达8000公斤(鲜花椒),产值达8万余元。

  “2017年,我家的10亩青花椒开始挂果,收了80多公斤,一共卖了4800元,现在有了青花椒,我家的日子越过越滋润了。”插朗哨村世白么小组陈光华感激地说。

  如今,在米甸镇,去花椒基地务工增收,靠劳动挣钱脱贫致富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

  “大家有这个意识了,我们就得给村民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祥云县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顺昌对本报记者说:“如今,插朗哨村花椒产业发展一路向好,也给周围农户及附近村民带来了更多的创收途径。”

  如今,一颗颗小小的花椒树早已长成大树,也真正成为米甸村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米甸镇人民政府镇长严发瑞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的目标是让米甸镇成为祥云县花椒产业第一镇,让大家一提到花椒就能想到米甸镇,就能想到米甸青花椒,米甸镇将进一步扩展市场,到2022年,努力做到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市场做强,实现把米甸打造成为祥云‘花椒产业第一镇’的目标。”

  记者手记  >>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要引导和支持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找到收入增长的途径,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要有不同的带动方式:对于独立经营能力较弱的小农户,可引导其加入合作社或者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使其投身到特色产业链上的某一环节,实现抱团发展、联合发展;对于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民,特别是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在大城市打拼多年的农民工,可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帮助其有效开发本地特色资源,推动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记者 刘书贵)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