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百日总攻”交出新答卷

来源:云南日报 2020-07-10 09:10:3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百日总攻”交出新答卷

富有特色的江城县瑶族村寨                                      西盟县班母村依托养蜂基地建设扶贫车间

  6月30日,普洱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圆满收官。围绕实现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目标任务,全市抓实挂牌作战,开足马力补短板、强弱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交出脱贫攻坚大考新答卷。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脱贫58.2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到今年4月,剩余1.77万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截至今年4月剩余1.77万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4.7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全市所有贫困村已实现100%通动力电100%光纤宽带网络覆盖

127家企业、商会与21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99.8%以上

  乡村治理大提升

  “事关群众利益的大小事都有人管了,村里的公益事项也不再是无人问津。”位于边境线上的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永广村一组村民对村庄变化赞不绝口,寨子里选举7名村民组成了“脱贫工作委员会”,有负责生产生活的委员、有负责环境治安的委员、有负责政策宣传的委员等等,大家有分工、有合作,平均每个委员联系大约17户村民,让每一户村民都参与到新家园的管理中来。

  西盟县在村民小组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景东彝族自治县在村里设立“网格员”,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在边境村寨成立“边境先锋队”,思茅区探索建立“三治委员会”管理村组……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以来,扶贫力量下沉贫困村组,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也被激发出来,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基层党组织带领下,普洱市广大乡村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下沉一线模范引领。全市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761支,派出839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3303名干部驻村帮扶,干部锤炼了“敢于攻坚、善于攻坚、动真碰硬”的干事作风,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工作中,驻村扶贫党员干部与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群众密切合作,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携手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基层治理实践。

  结对帮扶注入活力。落实“领导挂县、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帮扶措施,领导、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挂上钩、结成对。全市4.7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7家企业、商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与21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通过结对帮扶,让贫困群众既学会“富口袋”又学会“富脑袋”。

  强化党建激发动能。普洱市坚持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干部工作的大考核、干部作风的大检验、干部党性的大检阅”,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通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在广大乡村培养了一批“永不撤走的工作队伍”。

  乡村面貌大变样

  夜幕降临,在江城县康平镇干田团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瑶族群众聚在村口新建的广场上载歌载舞。广场旁的新村落美丽如画,一排排特色民居高低错落,房屋宽敞明亮、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通水、通电。家家门前都留有一块菜地,用竹篱笆围住,蔬菜、花卉等种植其间,勾勒出一幅悠闲的乡土田园生活画卷。

  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像这样配套齐全、规划合理的新村落在普洱大地随处可见,面貌一新的美丽乡村,成为普洱广大农村的一道风景线。围绕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保障,全市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1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35.3万户,改造后的农房全部达到“安全稳固”要求,近158.3万人的住房保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从解决区域整体贫困入手,普洱市通过重要部署和重大项目,不断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统筹布局贫困县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产业,累计入库项目计划投资215.75亿元,截至2019年底完成项目投资148.91亿元,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全市993个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全市所有贫困村已实现100%通动力电、100%光纤宽带网络覆盖,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99.8%以上。至此,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吃水难等问题已全部解决。

  普洱市坚持从组织领导、帮扶力量、政策举措、资金投入等方面倾斜聚焦,集中力量补上区域发展短板和弱项。开展村村提升行动,不断巩固提升全市76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建强村级基层组织,做到有特色产业和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庄环境干净整洁。

  乡村生活大改善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老炭山村是朱有勇院士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基地,全村共种植林下有机三七3000余亩,依托云南康艺三七种植公司龙头带动,这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在三七种植、采收时节,基地临时用工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都有1000多人在基地打工增加收入,从2017年到去年底,为当地村民带来劳务收入达550余万元。

  今年,普洱市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争全市贫困劳动力就业总量达到25万人以上,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都有增收产业、有主体带动、长期得到培育支持,每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都有一个主导产业,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实现“应就尽就”。

  普洱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创造美好生活。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快速发展,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2019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2元、同比增长10.7%。已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9542.65元,比2015年翻了一倍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人均纯收入5000元(含)以上的人数比例,由2015年的3.69%上升到2019年的95.34%。

  从产业就业到教育医疗,普洱市贫困地区民生改善加快推进。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9个贫困县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95%,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在医疗保障方面,全市县级公立医院、103个乡(镇)卫生院、953个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0.7%,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1.2%。(记者  沈浩  李汉勇)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