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山地长出“金谷子”

来源:云南日报 2024-09-23 16:58:4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开镰割稻

  正值秋分,走进位于个旧市卡房镇苟街村委会对门村民小组,上千亩的旱地优质稻陆续进入成熟期,漫山遍野的金色稻穗在风中舞动掀起阵阵稻浪。农户和农技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机械收割,这是当地喀斯特地貌的山坡地上迎来的第二年稻谷丰收。

  卡房镇是个旧市传统工矿乡镇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因地属石漠化集中连片地区,80%的耕地分布在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的山坡上,长期以来群众只能以种植玉米、土豆和黄姜等农作物为生。

  “没想到有一天还可以吃上自己种的大米。”对门村民小组村民杨委萍正在田地里查看稻穗饱满度,准备再过几天就收割。“2023年种了8亩,亩产都在580公斤以上,今年管理水平上来了,产量肯定会更高,感谢院士团队,让我们告别了‘种玉米换大米’的历史。”杨委萍开心地说。

  杨委萍口中的院士团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带领的专家团队。2023年以来,立足卡房镇石漠化实际,该团队精准分析了海拔、降雨、土壤结构等要素,决定选用新型杂交粳稻“滇禾优615”品种,配套旱地优质稻新技术,在对门村民小组试点发展旱地优质稻种植350亩,解决农作物种类受限、粮食产量低的问题。

  “2023年试点基地平均亩产就达到595公斤,高产地块每亩产量达640.4公斤,亩均收益1700余元,相较传统玉米种植每亩增收1100余元。这是我们的山区群众第一次迎来稻谷丰收。”卡房镇党委书记樊浩说。

  除了助农增收,旱地优质稻推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一个人学会了一家人就有饭吃,千万个人学会千家万户都不用为口粮发愁,旱地优质稻可以解决山区、半山区长期需要向外调粮的难题,甚至还能往外卖粮,让山区群众也能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朱有勇说。

  丰收的背后,不少种植户仍心存疑问:不需要犁田、育秧,小小的种子如何实现在贫瘠的山地里破土生长、分蘖成穗?朱有勇解释,旱地优质稻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的栽培技术,历时10余年育成的“滇禾优615”“滇禾优34”“滇禾优918”等滇型杂交粳稻品种具备在干旱条件下生长量大、分蘖力强等优点,成为旱地优质稻推广的重要支撑。

  “旱地优质稻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推广,稻谷生长所需水分来源主要靠降雨,因此,种植区域需要气候较为温润,降雨量丰沛。”朱有勇介绍,旱地优质稻还具备省工、省时、省力、省水的特点。“以插秧为例,水田2人1天插秧1亩就累得不行,旱地优质稻用滚筒直播器1人可以直播5亩,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为切实推动农户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卡房镇依托院士团队、科技特派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优势,以镇领导挂包村委会、农服中心技术人员挂包村级网格员,每名村级网格员负责指导10至15户农户的方式建立三级服务网格,通过集中培训、田间示范等方式,围绕播种、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提供精细技术服务,带动农户从“在种粮”转变为“会种粮”。

  今年,卡房镇旱地优质稻种植面积从2023年的350亩增加到4000余亩,惠及37个村民小组633户2428人。9月20日,省、州、市农技专家组在对门村民小组旱地优质稻种植示范区进行了测产验收,最终测定该区域平均亩产达635.19公斤,大大超出了每亩450公斤的推广种植预期。

  “这也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推广旱地优质稻的信心,我们将探索建立‘龙头企业+镇属国有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打通旱作稻种植、生产、销售全链条,让旱地长出的‘小米粒’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谷子’。”樊浩说。(记者 黄翘楚 饶勇)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农户和农技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机械收割,这是当地喀斯特地貌的山坡地上迎来的第二年稻谷丰收。

2024年09月23日 16:58

眼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旱地优质稻种植示范区的2.3万余亩旱地优质稻陆续进入开镰收割期,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2024年09月23日 16:56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园区产业聚集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

2024年09月23日 16:55

随着“雨水巧用、时控除草、综控病虫、轻简种植”关键核心技术的成功构建和落地转化,旱地优质稻种植已得到许多群众认可。

2024年09月23日 16:52

海子村民小组种植旱地优质稻的情况如同一幅凝练的画卷,展现着临沧市旱地优质稻种植的全貌。

2024年09月23日 16:50

9月22日,“2024全球华商聚云南”活动在昆明开幕。

2024年09月23日 16:34

这是新老朋友相逢的一次盛会,更是云南开放发展的一件大事。

2024年09月23日 16:31

9月22日,春城昆明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滇池之滨,云南海埂会堂内四海宾朋齐聚、华商侨领云集——“2024全球华商聚云南”活动开幕式在这里举行。

2024年09月23日 16:16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基础薄弱到设施完善,从师资短缺到人才济济,从普及普惠到优质均衡,全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公平和

2024年09月23日 16:15

今年以来,云南采取有力措施为“车”减负、为“马”赋能,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4年09月23日 16:1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