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百万亿元经济体,你我都有“份儿”

来源:新华网 2021-04-07 10:05:5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2020年,面对疫情大考,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正增长,经济总量首次迈上100万亿元新台阶,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承载着14亿中国人的奋斗与梦想,百万亿元量级的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生活的未来。

  奋斗中,有你我“一份儿”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清明档总票房突破8亿元,刷新清明档档期纪录……

  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加快复苏的中国经济向世界展示大国经济体的活力。

  4月3日,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游客在北京南宫五洲植物乐园游览。2021年南宫首届踏青艺术文化季于4月3日至5月10日举行。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4月4日,人们在浙江桐乡市洲泉镇清河村“蚕花水会”现场进行快船比赛。每年清明时节,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清河村双庙渚一带都要举行水上蚕花庙会,人称“蚕花水会”,亦称“水上蚕花圣会”,活动以祭祀蚕神、佑蚕丰收为核心,进行缫丝技艺展示、水上巡游、水上民俗表演等。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3%,达101.6万亿元,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最大外资流入国,专利申请量全球领跑,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5G终端连接数均居世界第一……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背后,是亿万中国人奋斗拼搏的身影。

  疫情大考下,一条条火热的生产线、畅通的物流动脉,灾难中逆行的医生、护士,无数普通的货车司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员、清洁工、建筑工人,支撑起一个看似按下“暂停键”的大国。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脱贫攻坚、生产制造、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各条战线,一个个中国人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支撑起逆势增长的中国经济。

  3月15日,在日兰高铁山东嘉祥县段,中铁一局的工作人员进行铺轨作业。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00年,我国GDP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0年突破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突破50万亿元;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我国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7%左右,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这是3月31日拍摄的黑龙江绥芬河站南场,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入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3月25日拍摄的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无人机照片)。当日,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主桥北主塔封顶,至此,大桥主桥两个主塔全部封顶。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追梦中,有你我“一份儿”

  去年,面对疫情对海外市场的冲击,正泰集团在保障人员安全前提下,凭借快速响应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交付能力和质量保障能力,获得沙特电力局外置断路器等多个亿元级订单,实现海外市场逆势增长。

  “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

  我国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拥有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意味着消费主导型增长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更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全国市场主体达1.4亿户,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上升,创新创业大潮涌动……为更多人实现梦想提供舞台。

  2014年,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怀揣自主研发一流雷达的梦想,包晓军带着一支雷达领域顶尖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回到国内创业。

  如今,包晓军创立的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全球领先规模化应用的双极化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核心产品在全国5省1区开展雷达精细化探测服务,并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超高时空分辨率协同式精细化天气观测系统。2020年,公司核心产品实现国内销量第一,今年将继续在水利防洪、通用航空、海洋监测等领域推广应用。

  长三角企业家联盟轮值主席、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右二)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讲话(2020年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4月1日,工作人员在贵州省独山县贵南高铁银坡河特大桥节段梁架设现场作业。当日,银坡河特大桥节段梁全部架设完成,为大桥如期完工奠定基础。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实现更美好生活,有你我“一份儿”

  这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来玉村扶贫第一书记李玉栋扶贫日记中记录的场景:“崎岖的山路左盘右绕,山上云雾缭绕,翻过最后一个垭口,终于见到了坐落在山顶的来玉村。”

  2017年5月11日,初到来玉村的李玉栋,看到的是一片萧瑟贫困。当时,来玉村所在地平均海拔超过3100米,自然条件恶劣。全村79户331人中,有34户126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1月7日,来玉村搬迁点彩旗飘扬,99户农牧民兴高采烈地搬进黄河畔的新居。李玉栋写道:“看着崭新的、漂亮的新居,看着村民们幸福的笑脸,我感到又一个艰巨的任务将要开始:村级产业选择和发展将是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0年,尖扎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00万元,实施了来玉村休闲步道广场、景观广场等项目。“过去山高路远的小山村,如今正朝着‘黄河民宿第一村’的目标奋勇前行,旅游扶贫为村民们带来就业增收的新路子。”李玉栋的扶贫日记记录着来玉村人越来越好的日子。

  八年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扶贫第一书记李玉栋向记者介绍来玉村“脱贫后的喜悦”。照片墙集纳了村民们脱贫后的笑脸照片(2020年1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顾玲 摄

  国际经验表明,经济规模达到百万亿元量级后形成的国民收入财富效应,将大幅提升居民福利水平,也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向往提出更高要求。

  对82岁的安徽省阜阳市市民储可芝来说,每天在家门口的小公园锻炼身体是件舒心事。两年前还是“烂泥地”的老小区,如今仿若花园。“改造老旧城区,让‘老阜阳’体会到了‘品质生活’。”

  储可芝一家居住的颍州区二里井东巷小区有700多户、2700多名居民,曾因违建遍地被视为“脏乱差”的区域之一。如今,新建的具有徽派特色的小区大门,车辆有序进出,休闲小广场设施齐全、景观优美,小区成了居民们想要的模样。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征程开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绘就蓝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持续激发,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搬迁下山后的来玉村,25岁的村民才华杰抱着孩子站在家门前(2020年1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顾玲 摄

  (新华社记者安蓓 白玛央措 程士华)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