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来源:新华网 2021-09-13 09:15:2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山海相约,合作共赢。9月10日,为期4天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开幕。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18年来,从服务自贸区建设到助力“升级版”打造,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到推动RCEP早日生效实施,东博会见证了中国—东盟关系逐步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不断拓展的空间:从“自贸区”到“一带一路”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这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建筑(9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18年来,东博会平台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东盟合作也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行走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工作的夏福军感慨万千,连续参与了18届东博会筹办等工作的他,是东博会成长的见证者。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7)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1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参观者走出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展馆。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今年恰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东盟贸易规模扩大了85倍,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双方贸易额同比增长38.2%。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2004年11月,伴随着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使命,东博会在广西南宁拉开大幕。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2004年11月3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开幕。新华社发

  18年前,说起越南咖啡、老挝啤酒等东盟国家特色产品,许多人知之甚少。如今,越来越多的东盟产品走进中国。在广西开展博士后研究的老挝国立大学讲师辛德拉说:“没想到在南宁也能喝上老挝啤酒,现在的贸易真是太便捷了。”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6)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这是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9月10日摄)。新华社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促进局供图)

  洽谈、合作、签约……东博会搭建起了一个经贸合作大平台,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各项谈判逐步推进。“东博会为中国—东盟自贸区‘量身定制’,积极传递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境园区建设等各方面的信息和商机。”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在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工人在吊装中越跨境班列货物集装箱(2020年1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10多年来,自贸区发展红利不断释放,双方之间90%以上的货物实现零关税,惠及亿万民众。多次参加东博会的马来西亚企业家黄国隆说:“中国消费市场庞大,带动了企业榴莲制品产业链和销售渠道的拓展,公司产品在中国的销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2)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客商在马来西亚馆洽谈业务。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2019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出,“升级版”落实新一批服务贸易承诺,推动投资领域的实质性开放。“如今生机勃勃的自贸区让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更为密切,并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9)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0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澳大利亚参展商向观众介绍巧克力产品。新华社记者 刘岭逸 摄

  东博会立足于中国—东盟合作,面向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开放。王雷说,2014年,东博会创新设立特邀合作伙伴机制,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先后出任特邀合作伙伴。2017年,第14届东博会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展区,哈萨克斯坦担任特邀合作伙伴,标志着东博会实现了“一带”与“一路”的有效衔接。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2017年9月13日,在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带一路”专题展区内,哈萨克斯坦展位的民族舞蹈表演吸引观众驻足观赏。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设立“一带一路”专题展区,邀请沿线国家企业参展。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今年,巴基斯坦出任特邀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巴中经济走廊将巴基斯坦和中国、东盟相连。”巴基斯坦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参赞穆罕默德·艾凡说,随着减免关税、破除贸易壁垒等红利的释放,巴基斯坦、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的联系会日益增强。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0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品尝法国饮品。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东博会将继续秉承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推进器的作用,以RCEP签署为契机,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扩展,并进一步延伸到更多‘一带一路’国家。”王雷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一带一路”国际展区选购商品。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不断丰富的合作:从货物贸易为主到投资、服务贸易齐头并进

  食品饮料、饰品服饰、机械电子……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各大展厅内的展品琳琅满目。除展品展销外,各类商机推介、投资促进等活动同样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创新推出的“云上东博会”服务覆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技术转移、服务贸易、产业对接、次区域合作等多个领域。

  受益于东博会平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断升级:从最初的货物贸易“长”、投资和服务贸易“短”,到现在各种贸易形式齐头并进;从最初的以农产品、大宗货物为主,到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合作方兴未艾。

  东博会举办以来,已有近百万名中外客商参展参会,先后举办了300多个高层会议论坛,涵盖40多个领域,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这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2020年10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汇聚共识、对接发展战略的高端平台,成为双边深化经贸交流合作、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有效平台。”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说。

  商务部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对外投资目的地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

  创新一直是东博会永葆活力的“密码”。历届东博会注重创新技术对接,提高经贸实效,同时创新优化展会结构,拓展合作领域,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了丰富的创新元素。

  去年东博会期间,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曼谷创新中心和中泰东盟创新港、中国—东盟地球大数据区域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科技部党组成员李平说,截至目前,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已建成广泛覆盖中国和东盟国家相关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推介项目近6000项,涉及企业超过8500家,促成签署合作协议630多项。

  “目前东盟的数字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中国与东盟在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产业、新型通信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东亮说。

  不断提升的“亲密值”:助力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东博会既是经贸盛会,也是外交舞台,传递出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的强烈信号。统计显示,先后有100多位中外领导人、34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东博会,高规格会谈、政商高端对话等成为备受关注的会期“重磅”内容,有力推动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多年来,依托东博会平台,中国和东盟在人文、教育、民生、健康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东博会促进了多领域合作,是一个共赢的平台。”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彬嘉玛·塔维她雅浓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1)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东盟国家展区泰国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近年来,在东博会框架下,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等接连举办,为促进区域人文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今年6月底,作为面向东盟的窗口,广西已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东盟国家来桂留学生达1.6万人。“在广西度过的5年学习生涯让我收获很多,见证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广西民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的越南留学生阮泰英说,她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毕业后从事东盟与中国的贸易、科技交流工作。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8)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在广西大学,陈奕颖老师给泰国访华团成员讲解汉字“福”(2018年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借助东博会平台,许多基础设施项目给东盟国家民众带去实惠。在老挝万象市三通县的500千伏帕腊变电站项目施工现场,来自中国南方电网广西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和当地工人一起奋战。老挝籍工人念和说:“刚开始觉得做起来很困难,但是中国技术人员很有耐心,一遍遍地教,感激他们毫无保留地传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东盟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共同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去年的东博会首次设置公共防疫及卫生展区,今年的东博会举办了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不断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0)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健委选派的抗疫医疗专家组启程前往柬埔寨(2020年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希望通过东博会等平台,带动更多的区域交流合作,传递更多友谊。”已在中国工作15年的广西外国语学院泰语教师安阿侬说。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8)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巴基斯坦展台参观,巴基斯坦是本届博览会特邀合作伙伴。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0)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新加坡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3)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品尝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4)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1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挑选马来西亚商品。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5)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9月10日,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了解巴基斯坦地毯。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9)十八岁的见证——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参展商在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通过网络直播推销商品(2020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新华社记者王军伟、于佳欣、潘强、徐海涛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