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昆明园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09-19 13:59:2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昆明工业经济70年间披荆斩棘,从做先锋到当主力,从小变大、由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时至今日,昆明已成为云南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从1992年开始,昆明设立了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和杨林开发区,工业园区由此发展正式起步。近年来,昆明市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致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各工业园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

  如今,园区经济已成为昆明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园区企业云内动力打造的高速车用柴油机生产基地成为昆明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一张名片;中船重工昆明705所3D打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昆船生产的机场行李分捡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

  数据显示,2018年,昆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达到1266.94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151倍,较上年增长13.6%,占全市GDP比重的24.3%、占全省工业总量的2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位。

  2018年,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714.94亿元,增长36.4%。其中,实现利润总额222.6亿元,增长29.1%,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其中,走过80年发展历程的昆钢,2018年实现了36亿元税收、发出了38亿元工资、为银行贡献了30亿元、为社会贡献了18亿元。

  今年上半年,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工业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9%。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0.1%;非烟重点工业行业中,石油、煤炭及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长9.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5%,冶金工业增长7.9%,装备制造业增长3.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0%,医药制造业下降6.7%。

  这些年,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加快。2018年,围绕昆明市的主导产业,宝能汽车制造、紫光芯云产业园等154个项目落地;东风云汽异地搬迁技改、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京东方OLED微显示器等53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烟草加工新技术及重组烟草配套产业化、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一期、智能装备产业园等38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

  2018年底,昆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3户。其中,云南中烟、中石油云南石化等5户企业产值超100亿元,云南滇金、云南白药等8户企业产值超50亿元,贵研铂业、昆药集团等36户企业产值超10亿元。注册在昆明市的境内上市企业达25户、港股上市企业4户、新三板挂牌企业64户,境内上市企业数、新三板挂牌企业数分别占全省的69.4%和72.7%,居全省首位。

  园区发展提质增效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发展,昆明市工业从门类单一、规模较小发展到现在的门类齐全、特色突出,形成了涵盖37个工业大类,以烟草、冶金、化工、非烟轻工等传统产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工业体系。

  目前,昆明市共规划建设工业园区16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经开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12个。昆明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昆明经开区、五华科技产业园、安宁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呈贡信息产业园成为全省唯一的信息产业专业园区,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上半年,昆明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70.71亿元,增长7%,增速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127.94亿元,同比增长12.7%,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园区经济的发展,昆明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新兴产业从无到有茁壮成长,生物医药领域培育云南白药、滇虹药业、华大基因等一批近百户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到全省总量的近一半,昆明成为全国五大疫苗制造中心之一。

  金属新材料领域聚集了一批以云南贵金属集团、云南锡业集团等为代表的的稀贵金属新材料骨干企业。这些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高科技领域。

  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步伐加快,化工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在大型化工装备、大型高浓度磷复肥装置国产化技术集成、湿法磷酸增产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冶金产业形成以钢铁、铜、铝冶炼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昆钢、云铜、云铝、中铝昆铜等一批重点大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非烟轻工业在粮油、肉食加工、花卉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实力的龙头企业,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相继落户昆明,以嘉华食品为代表的鲜花饼特色企业稳步发展。

  数字经济“拥抱”5G时代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引擎。新经济催生新业态,昆明市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着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呈贡信息产业园区)为核心区,大力发展区块链、5G等数字经济。

  截至2018年底,昆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础网络能力明显提高。新一代光纤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主城区“全光网络”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及行政村4G网络覆盖,禄劝县、寻甸县、东川区贫困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2018年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61.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986.85万户,其中4G网络用户888.17万户,3G网络用户61.27万户。国际通信出口局完成升级改造,国际语音疏通国家增加至8个,昆明成为继全国北上广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通信业务出口局。

  据悉,昆明已在政务和民生服务领域的数据融合应用方面开展了探索,数据汇聚应用初步显现,政务民生服务能力增强。政务服务领域,截至2018年底,市级部门已有44个部门、共403个业务系统实现上云,各政府部门依托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平台进行智能化治理,初步实现了部门联动管理。

  昆明信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8年,昆明信息产业实现规模284.36亿元,同比增长32%,智能终端产业快速发展,闻泰科技等智能终端项目加速落地。

  同时,昆明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内培外引等方式已集聚了一批龙头企业,在光电、机器人、通讯、软件服务、硬件制造等领域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眼下,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与数字技术深入融合,已涌现出一批新模式和新业态,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绩。

  70年砥砺前行,昆明工业在栉风沐雨中结出了硕果、创造了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昆明市将围绕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和工业“4+4”重点产业培育,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实现工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活力激发,在加快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征程中,昆明工业必将再创佳绩。  (记者 李锦兰)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