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交出高质量脱贫答卷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20-10-12 09:03:0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创新机制模式 激发内生动力 强化产业扶贫

      云南普洱交出高质量脱贫答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记者近日在云南普洱走访时看到,这个“世界茶源”和“中国咖啡之都”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新时代高质量脱贫的答卷。
 

拉祜族苦聪人不但提前脱贫,还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

  曾经的普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10县9贫,其中有2个是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60万,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8.6%,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4%,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普洱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高的政治站位、强的政治担当、铁的政治纪律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出了一条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发展新路子。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表示,2019年,普洱市8个贫困县实现高质量摘帽,澜沧县高质量通过国家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全市提前一年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全市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6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的目标全面实现,普洱彻底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他指出,脱贫攻坚对于普洱市来说,是一次影响深远、深层次、全方位的伟大革命:最直观的变化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巨变,最欣慰的变化是群众生活水平的质变,最可喜的变化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嬗变,最振奋的变化是富民支撑产业的蝶变,最根本的变化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蜕变,最深刻的变化是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

  尽锐出战向贫困发起总攻

  江城县康平镇干田团墩的瑶族文化传承人邓庆文非常欣喜于族人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让普洱多个“直过民族”实现了同其他民族兄弟同步奔小康的惊人一跃,从曾经的“刀耕火种”一步跨进现代文明,住房保障、医疗保险、教育助学、产业发展等惠民政策成为直过民族脱贫的有力支撑,他们开始自主掌控命运,用勤劳和智慧开创与祖辈迥异的生活。2019年底,江城县瑶族聚居区811户3580人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底,瑶族村民年均纯收入提高到的9378.5元,瑶族贫困村民小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6%。

  在普洱市镇沅县恩乐镇复兴村大平掌一组,一排排亮堂堂的黄色新居在绿树的掩映下分外耀眼。苦聪人李杰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是从哀牢山上异地搬迁至这里的,“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扶下,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他感慨说。如今,他一家年收入可达到五六万元,已达到小康标准。

  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普洱全市上下尽锐出战,“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普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挂联深度贫困县,带头挂牌督战,带头遍访所有乡(镇),在一线部署任务、推进工作、解决问题。35名厅级干部分别挂县包乡帮村,103名县处级干部驻乡督导,派出驻村工作队员1.04万人次,1180家市县乡(镇)单位定点扶贫,4.7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实现“挂包帮”双向全覆盖。“我们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大考场,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大舞台,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识别、选拔干部,388名脱贫攻坚实绩突出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数量居全省前列”,卫星表示。

  为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普洱还在云南省率先推行“电视问政”,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问能、问效、问担当,各县多轮交叉检查,形成了向贫困发起总攻的浓厚氛围。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普洱坚持标准导向和问题导向,在“精准”二字上狠下功夫,把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记者了解到,普洱市已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1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35.3万户,解决158.3万人住房保障问题。

  走活产业扶贫绿色发展路

  下好绿色发展棋,走活产业扶贫路。普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升级、三产抓突破,走出了一条生态致富之路,让“绿色”成为决胜脱贫攻坚的亮丽底色。


普洱江城瑶族新村

  普洱市政协副主席、发改委主任胡良波告诉记者,普洱深入实施交通先行、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创新驱动六大战略,走出了具有普洱特色的换道超车的绿色发展新路子。重点打造现代林产业、旅游康养产业、高原特色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生物药、普洱茶、现代制造业3个“五百亿级产业”,现代物流、数字经济2个“百亿级产业”。产业扶贫成为普洱脱贫攻坚的首要担当。

  普洱市副市长杜建辉表示,普洱已建成1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思茅区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思茅区、孟连县分别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和特色县。培育2494个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龙头企业绑合作社、绑贫困户),实现产业有效带动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普洱将确保脱贫攻坚力度不减,继续健全长效机制,夯实产业基础,推进茶叶、咖啡、水果、坚果、生物药等高原特色产业以及康养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扶贫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记者在景谷县见到了龙头企业带动当地产业振兴和群众脱贫致富的火热场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纸浆生产龙头企业云景林纸实施“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带动县内建档立卡贫困户3571户1.28万人受益,农民获得收入9.5亿元,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普洱景谷多上果汁饮品有限公司身为云南省最大的现代化食品工厂,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景谷还抓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以肉牛养殖为重点,着重打造“云岭牛”品牌。勐卧云岭肉牛庄园通过入股分红、订单种植、订单养殖和劳动就业四种方式带动地方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已引进400头“云岭牛”种牛,带动1724户建档立卡户实现增收,脱贫成效得到了持续有效提升。

  在江城县国庆乡嘎勒村的澳洲坚果产业基地,漫山遍野的树上都挂上了沉甸甸的果实。江城中澳农科公司在江城澳洲坚果“一县一业”产业政策的支持下,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江城农户以荒山荒地入股合作种植坚果,收益分成,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致富。

  记者了解到,江城县目前已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6亿元,覆盖39544人农村人口,推动了橡胶、茶叶、坚果、沃柑等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全县9855户38475人贫困人口脱贫出列。

  扶贫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五星红旗飘扬在瑶族人民心坎上

  普洱市开创了多种独特模式,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和安贫守贫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把“脱贫对象”变为“扶贫力量”。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脱贫工作委员会等宝贵的经验为云南脱贫攻坚增了色、添了彩。

  记者来到镇沅县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时,新一期农民学员正在认真地听课。为了提高贫困群众生产技能,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镇沅探索破解“素质贫困”难题,促进“昔日懒汉”变“今日好汉”,在县城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乡(镇)成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各村设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对深度贫困人口开展素质培训。截至目前,完成培训55期,培训学员2452名,实现转移就业1982人,就业率达90%以上。其经验做法被列为国家基层扶贫典型案例100计之一。

  西盟县则以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为载体,采取“以工代赈”和“按劳取酬、优先优酬”的帮扶方式,深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截止目前,西盟县共组织村民参加培训1680期9.6万人次,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2800户,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有效融合的路子,实现了贫困群众精神与物质“双脱贫”,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

  “宾弄赛嗨”相帮相扶奔小康

  10个县(区)中有9个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普洱市的脱贫攻坚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可谓是相融共生。普洱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奏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合唱”。

  位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也见证了普洱“宾弄赛嗨”互帮互助机制下民族团结进步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宾弄赛嗨”系傣语,意为“没有血缘关系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是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间普遍沿袭的各民族间互帮互助传统。普洱丰富拓展了孟连县“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机制内涵,从一个家庭帮一个家庭的模式,上升到一个民族帮一个民族、一个村寨帮一个村寨、一个乡(镇)帮一个乡(镇)、一个县(区)帮一个县(区)、先脱贫帮未脱贫的新型“宾弄赛嗨”模式。

  宁洱是云南省2017年15个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人口4328户15092人,已脱贫4249户1489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487人,占已脱贫人口的63.71%;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末的8.22%降至0.14%,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闯出一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奋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卫星指出,接下来,普洱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脱贫攻坚力度不减;健全长效机制,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夯实产业基础,切实提高脱贫质量成色;强化统筹衔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华工商时报    文雪梅)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