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5月12日,“全媒体看昆明市域社会治理”活动走进官渡区社会治理创新创享中心和五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看昆明市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创建工作以来,完善社会力量协同体制指挥部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取得的成效。
截至目前,昆明全市共登记各类社会组织4872个,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5640个。全市建成县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15个,覆盖率达93.75%;乡镇(街道)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123个,覆盖率达87.86%。
昆明市官渡区社会治理创新创享中心
握指成拳 让社会组织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搭建枢纽平台整合、联动资源,昆明市创新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新机制。
以2022年为例,昆明全市引入社会组织18家,立项实施“五社联动”社区治理项目28个,涌现出西山区马街北路社区老旧小区治理、巡津新村社区文化营造、广福小区社区为老服务生态圈打造、碧鸡广场噪音治理、金碧街道困境儿童守护等经验。
2017年,官渡区建立起云南省首个“四级一体”(市、区、街道、社区)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官渡区依托社会治理创新创享中心(以下简称“双创中心”),通过“一中心多平台”融合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能力培训、信息咨询、社会宣传、资源链接等方面服务,有效提升了本土城乡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培育的数量与质量。
“自中心成立以来,重点对孕育型、萌芽型、初创型三类社会组织开展孵化培育工作。2019年至2023年,中心引入省内外知名社会组织10家,招募入驻5批共49家初创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城乡社区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56家。”昆明市官渡区社会治理创新创享中心主任陆佳琪向记者介绍。
“基地为我们提供了拎包入驻的‘筑梦’机会,办公场地、电脑、复印机等办公硬件设备统统免费使用,我们可以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润土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文俊表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他插上了坚守公益之路的“翅膀”。
人才培养是推动社会组织培养孵化的主动力。2021年,官渡区双创中心成立云南省首个社会工作学院,通过与多家高校签订共建合作计划、公开招募社会治理“小飞马”人才等方式,共培育出官渡区持证社工815名,两批优秀的社区营造师、社工督导师,社会治理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自试点工作以来,昆明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由3393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数的0.46‰提升到24872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数的3.33%,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
昆明市五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政府搭台、中心唱戏、组织互助”助推社会组织发展
来到五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工作人员和社会组织代表们正在进行着意见征求座谈会。工作人员介绍,共有14家社会组织参与本次座谈会,一起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有3家社会组织分享了工作案例,探讨如何把基层工作做得更好。
据介绍,五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于2020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1基地5中心”战略布局。基地既是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又是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社工工作人才培育中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志愿服务中心,设置了展示厅、洽谈区、书吧、路演厅、专家工作室等功能区,为社会组织提供工作、洽谈、活动、学习的场所。
基地采取“政府引导支持、专业团队管理、社会组织受益”的运营模式,凝聚社会组织培育合力。2020至2022年,五华区共培育孵化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各类社会组织8家,均在本区内完成登记注册登记,引进入驻社会组织41家。
五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间合作、联动、互助提供了平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也体现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基本主题。以五华区莲华街道教场北路社区为例,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居民水平,教场北路社区引入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社团推出“24小时不打烊”便民服务,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有机联动。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离不开监管的引导和强化。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昆明市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截至2022年底,昆明全市撤销27家违规社会组织,处置劝散涉嫌非法社会组织13个,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426家。与此同时,昆明市对外公布市级及16个县区社会组织管理监督投诉举报电话邮箱,接受社会监督。(记者 雷霁文/图)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