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在昆明石林县,运用富有彝乡特色的“双语调解”模式,让纠纷止于萌芽、化解在诉前,实现公正和效率的“双提速”,成为了昆明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化解社会矛盾的特色实践。
“阿诗玛”调解室
双语调解高效化解纠纷
据介绍,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石林县人民法院先后创建“阿诗玛”和“高玛饶”两个彝汉双语调解室,将辖区内从事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的50多名彝族同胞选聘为特邀调解员,充分发挥其懂法律、知民情、晓风俗优势。
走进“阿诗玛”调解室,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诉讼指南、日常法规,“客厅”沙发上摆放着彝族刺绣抱枕,墙上写着彝族谚语“白纸黑字有理有据,火草麻布泾渭分明”,这些小细节让来办事的彝族群众倍感亲切。
对于石林人民法院“阿诗玛”特邀调解员李玉仙来说,既懂法律知识,又能说一口地道的彝语,让她在调解工作中事半功倍。“群众的事无小事,诉前调解对百姓而言是最高效和最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李玉仙认为,在调解案件中,关键是要解决沟通障碍,要结合法律规定和彝族传统文化。
截至目前,“阿诗玛”调解室共成功调解涉少数民族案件2300余件,接待群众咨询1.5万余人次。石林县人民法院“阿诗玛”调解室的50名特邀调解员和子品牌“高玛饶”调解室的27名特邀调解员,在调解室和各村居委会,用彝汉双语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使彝汉“双语”调解成为石林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块“金字招牌”。
石林县“双语调解”
送法上门 “速”裁解纠纷
背着“法庭背包”,拎着“法庭行李箱”,石林县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走进少数民族群众聚居村寨,摆上桌子、挂起国徽,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法庭,审理案件、化解纠纷。
石林县人民法院下沉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已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台创园巡回审判点、彝族第一村、小箐村4个巡回办案点,将司法服务送到景区、台创企业和群众家门口。
7月21日,石林县人民法院法官、“阿诗玛”调解室调解员一起来到石林县圭山镇大糯黑村进行双语普法,推动普法强基走进群众身边。有纠纷怎么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人民调解有哪些流程?最近需要关注什么电信诈骗新手段?法官、调解员与村民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矛盾纠纷止于萌芽。
与此同时,石林县人民法院还组建5个速裁团队,实行法官、法官助理和调解员“一个团队一体办理”,“双语”调解助力速裁团队跑出“加速度”。以往50个自然日的平均审理周期,速裁团队则将审理案件时间压缩到6—7天,部分案件立案当天即可调解结案。2022年的相关数据显示,石林县人民法院速裁团队审理期限较同期缩短了8.54%。(记者 雷霁/文 赵伟/图)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