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古城:农文旅融合打造美丽乡村

来源:师宗县乡村振兴局 2023-10-24 14:08:2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近年来,师宗县丹凤街道古城社区古城村依托自身优势,凭风借力强基础,多轮驱动谋蝶变,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全力打造看得见清澈河流、望得见蓝天白云、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提升“颜值”,赋能宜居乡村发展

  古城村“靠城、靠路、靠园区”,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明显。2022年以来,古城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擦亮了环境“底色”,提升了村容村貌“颜值”。

  据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村累计整合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户厕净化、河道美化、庭院绿化“五化”工程,采取“拆、清、改、绿、建、亮、管”措施,持续推进村庄果园、花园、菜园、微公园“四园”建设。

  目前,共硬化村内道路6.4公里,安装路灯28盏,拆墙透绿1780米,提升民房风貌128栋,铺设污水管道4130米,实施卫生户厕改建152户,开展绿化美化2800平方米,打造“美丽庭院”70户。古城村已逐步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田园风光。

  产业协同,赋能宜业乡村发展

  古城村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餐饮、苗木、土建3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技术管理、市场信息等方面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全过程服务。

  通过“一带多”抱团式发展,打好服务经济、绿色经济、建筑经济、劳务经济“四大主导产业牌”,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的联合发展模式,实现“1+1+1>3”的“聚变效应”。

  目前,共发展农家乐33家,年均接待省内外游客30余万人次,年收入3000余万元;吸纳46户群众发展绿化苗木,苗木近销罗平、泸西等周边县(区),远销贵州、四川等省份,实现年收入1460万元;吸纳40户群众参与土建运输,目前共拥有各类工程机械120余台,年收入3500余万元;依托工业园区、农家乐和苗木基地,带动150余名剩余劳动力和社区13户脱贫户就近务工,年收入450万元。如今,古城村实现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

  丰富内涵,赋能和美乡村发展

  古城村聚焦乡村治理堵点、难点,全面推行“党建+群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全社区划分为5个网格,在网格内建立网格党小组,建设“村党组织全领导、网格党小组全发力、群团组织全协同、党员干部全带头、群团理事全协助、村民群众全参与”的服务管理组织体系。

  持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和家风、乡风、民风“三风”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治理,对产业经营户进行积分制、清单化管理。全村群众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古城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项目引领,赋能城乡融合发展

  师宗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农旅结合、文旅融合、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漏卧·古城”田园综合体,按照全域规划、连片开发的工作思路,古城村被纳入1万亩核心规划区域。古城村抢抓机遇,借势而动、顺势而为,结合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绿美村庄等项目,探索推进以古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融合发展模式。2022年以来,古城村通过整合资金,对农家乐、雨污管网、人行步道、景观矮墙、水景观体系进行提质改造,科学规划植入漏卧文化广场、无动力乐园、研学营地、果蔬采摘园、民宿等新业态、新要素。随着项目的推进落地,古城村“颜值”不断刷新,品质不断提升,为全县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古城样板”。(本报记者 张珂 通讯员 黄 娥 文/图)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排名全省第8位;产业投资增长21.8%,占比达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排名全省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排名全省第8位

2024年02月28日 15:26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