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磨整村小组地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镇磨憨村委会南部,距离磨憨镇政府驻地11公里,距离磨憨村委会6公里,属于半山区村,现有常住人口41户、193人,园地671亩,耕地742亩,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餐饮服务业以及务工收入为主,人均收入超过1.8万元,全村人口全部脱贫。
安宁市自开展帮带共建磨整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工作以来,共实施6大项36小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元,为磨整村重新铺设给排水及雨污分流系统、翻新提升广场及道路质量形象,改善公房及民居建筑风貌、强弱电入地、修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带动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绿化景观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村容村貌持续美化。通过凝聚安宁市各方力量帮带共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打造、乡村振兴、平安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相融合,明确发展适宜的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不断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幸福磨整 国门安宁”。
“我们终于用上干净水,喝上放心水了。感谢安宁市帮我们彻底解决了吃水难题。”2023年11月13日,磨整村委会老支书波庄喜笑颜开,甚是激动。
拧开水龙头,干净的山泉水汩汩流出,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情景,却是磨整村村民多年来的奢望。这里地处热带雨林半山区,过去村民用的山泉水,不仅泥沙多、水量少,遇到雨季管道损坏,水体浑浊到无法洗衣服。实现安全稳定供水,成为磨整村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一件大事。安宁帮扶队来到磨整村后,立马将饮水工程提上了日程。一个由安宁市出资,组建施工队,寻找水源,负责勘探管道铺设的饮水工程正式启动。
解决一个村子的饮水问题,只要资金到位,施工技术都很成熟,放在当前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换作地处热带雨林半山区的磨整村,就变得很艰难。水源点在山上,山上都是原始森林,徒步不易,更不用说运输建材和施工了。
翻山越岭找水源
磨整村之前的水源被检测出硝超标,这样的水喝多了有致癌风险,于是寻找新的水源是关键。
安宁市施工队在民兵带领下,徒步攀爬上山,穿过茂盛的橡胶林,跨过六条河流,有时候会遇到倒地的大树横亘在河道上,大树粗壮无法攀爬过去,队员只能绕道。在原始森林被蚊虫叮咬是常有的事,队员经常一身的大包,整个腿和手臂都会肿起来,要好几天才能消去。有时走着走着,一转头发现一条大蛇横在脚边爬行。矿泉水水瓶大的多脚虫,硕大的马蜂窝常给队员们惊吓。“全副武装”的队员把裤腿扎进长袜里,蚂蟥还是会无孔不入地钻到腿上,走一段路,就需要相互拍打掉身上、后背、腿上的蚂蟥,一拉扯就有血流下来。安宁市的帮扶队员顶着40多度的高温,忍着中暑的不适,翻山越岭找水源。一次、两次、三次,他们的脚步踏遍了磨整村周边可能的所有地点。当他们踉踉跄跄爬上长满青苔的瀑布,终于在瀑布上游4公里外寻得一处理想水源点。经过采样检测发现,这条山泉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蚂蚁搬豆运管材
新水源找到后,安宁市施工队又历经五次上山勘测,最终确定了管道铺设线路,接下来就是搬运管材了。
管道铺设沿线都是原始森林,地势高差大,没有道路,无法使用机械运输建材。寨子的民兵带着工具,从山脚往瀑布方向,砍伐荒草、小树藤条,在4米多宽的地缝铺设原木,建成简易的木桥。花了三天时间,才将一条便道建好了,为搬运管材提供了可能。
为了防止管材在运输过程中滚落,工人们先在三轮车上用粗壮的竹子绑一个架子,然后把十根水管并排铺平绑牢。500多根管子,每根长10米重20公斤,一辆三轮车一次拉十根,一天可以跑四趟,因为还要蹚水过河,200公斤的管材压着小三轮,在湿滑的鹅卵石上侧翻过好几次。
材料运到瀑布脚后,剩下的路就只可以靠人力搬运。施工材料除了500根管道,还有六台热熔机、两台发电机以及两吨水泥沙子,徒手攀爬瀑布都不易,更不要说肩扛背驮运输这么多材料了。8名工人分为2人一组行动,相互配合循环往复从瀑布脚下抬着管材搬运,水泥和沙子则是一个人背一背篓,一次背25公斤,攀爬40米长的瀑布。为节省施工时间,大家都是带着一天的饭菜上山,摘几片芭蕉叶铺地上,发电机发电后,用电磁炉热一下饭菜,匆匆吃完继续开工。就这样如蚂蚁搬豆一般,用时20余天才将水管及设备运达水源点。
“正常来说,一根管子从瀑布脚下搬运到水源点,几个小时就能到。但是我们搬的是500根,需要搬一段堆在一起,缓一缓再搬至下一个堆放点。”安宁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驻磨整村项目现场管理员林超回忆搬运过程的艰难时说,“这样的堆放点一共建立了九处。”
终于开始正式施工了。施工队在水源点修建取水渠,沉淀池,蓄水池,再给水池做一个盖子,防止树枝等杂物掉落堵塞管道。工人背着热熔机,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将10米长的水管一根一根焊接在一起,有时需要在溪流硕大的岩石上用电钻开一条水槽,把管子埋在里面,有时要在陡峭的岩壁上钻孔,用钢筋钩子固定管道……热带雨林的气候就是一阵暴雨一阵暴晒,为了躲雨,施工队用野芭蕉叶搭建一个临时躲雨棚,阵雨过后就是更加炎热的暴晒,40度左右的高温让安宁的队员很难适应,“每天早上7:30上山,干到下午5点多收工。林子黑得很快,天黑了林子就危险了。听村民说林子里有野猪、大象、野牛、马鹿。”林超说,“翻山跨河爬瀑布是饮水工程每天的上班路。”
傣寨实现用水自由
“来水了!”11月13日,现场随着水管传出哗啦啦的水声,澄澈的泉水通过水管流进磨整村每家每户。如此喜人的场景,吸引不少村民到场围观,拍手称快。
74岁的老支书波庄对记者说起这几十年吃水的变化:村民起初在附近河流洗衣洗菜,也在这条河挑水做饭,水面有很多漂浮物,水质堪忧。1978年后,大队的农村合作社出钱帮寨子接了水管,但是山泉水水流太小,村民也没钱搞管道改造,细细的水流勉强用了几十年。2000年,当地政府为村民找到新的水源,近几年,由于管道老化,水源点水质变差,每到雨季,水体浑浊到没办法洗衣服。村民只能买桶装水喝,这笔水费增加了村民的生活负担。“我们这里缺水是出了名的。因为水压太小,太阳能无法正常工作,有时农忙了一整天,回家却连澡都洗不上,加上天气湿热,真的令人十分懊恼,严重的时候连泼水节都没有干净水。有条件的村民干脆搬到县城去住。好在今年彻底把问题解决了!”老支书波庄喜出望外。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安宁市开展帮带共建磨整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工作后,投资150万,经过4个半月的艰苦施工,全长7.5千米的供水管道分两期,终于架设完成,日供水能力达到300立方米。从此,汩汩清泉水,通过这条“生命线”源源不断地流入磨整村的每家每户。
安宁市通过找准磨整村各族群众生活感情的共鸣点,以“小切口大变化”真真切切地改善生活条件,与磨整村民同心克难缔造幸福家园。(安宁市融媒体中心 潘明丽/文 林超/图)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