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云助力小黄姜数智升级 驱动“金色产业”发展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3-11-03 11:21:3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滇东高原将海拔1800米的黄金种植带,留给“罗平小黄姜”。

  这份馈赠,造就了世界级的优质小黄姜核心产区,为云南省摘取了生姜地理标志品牌,也为曲靖市罗平县,开辟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金色产业”。2022年,罗平县23.5万亩小黄姜,产业链产值达40.28亿元,远销日本、韩国、欧洲等43个国家和地区。

  从“特色产业”到“优势产业”,罗平牵手京东云数智供应链和产业AI能力,推进“产品走出去,产业强起来,人才留下来”,做好“产业+技术”的协同文章,在奔向产业数字化的路上,将乡村振兴的“金色前景”照进滇东高原。

  产品“走出去”:一块小黄姜 带富一方人

  青草塘村56岁的韩建明,是罗平小黄姜产业大军中的一员。

  霜降后半个月,这位种姜大户的100亩姜田,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季。看着刚采摘的小黄姜,翠绿的茎叶连着金黄的嫩姜,一个个形状饱满,犹如手掌一般,老韩不禁赞叹:“太漂亮了!”

  要知道,20多年来,为了能够提高生姜品质,韩建明没少在栽培技术上下功夫。借鉴山东大姜的耕作方式,摸索出了开沟起垄的种植办法,不仅利于培土和排水,还能有效阻断病虫害传播,每亩增产500-1000公斤,产量稳定在每亩4吨。

  作为全球少有的原生态“高山姜”,罗平小黄姜有着300多年的选育历史。当地每年有3万多农户,像老韩一样躬身劳作,还有10万余人季节性或长期参与到产业链各环节。

  自2019年,“罗平小黄姜”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首批区域公用品牌,已占据全国干姜市场70%以上的份额,占据干姜出口市场90%以上的份额。

  然而,当传统农业遇上潮汐波动的市场,这一“看天吃饭”的农产品,也暴露出一些潜在问题:在从农田到餐桌的路上,产业链支撑力不强,不能有效实现产销协同;精深加工的缺乏,致使产品附加值低;营销运营手段单一,罗平小黄姜品牌效应还未形成。因此,罗平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丁宪富直言,“小黄姜虽然产在罗平,罗平却没有最终定价权。”

  “农产品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各环节之间信息不通,导致具有交易优势的环节在整个价值链中占据了更多收益,形成‘两头叫,中间笑’的格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董筱丹副教授如是分析。

  2023年,京东云奔赴罗平,助力建设罗平小黄姜大数据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打造高度互联的经济生态系统:汇集农户、供销社、批发商、销售商、龙头企业等产业链参与方,提供运行监测、分析研判、治理调控、企业服务、智能采购等全渠道产业服务。中心不仅破解了传统供应链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推动实现了小黄姜产业“产供销”一体化运营。自2023年上线以来,已实现交易撮合单品过百万,总体过千万。

  产业“强起来”:一条供应链 激活全流程

  中国人民大学的乡村振兴调研团队发现,“传统电商助农,普遍存在下乡易、助农难,有生意、无生态”的问题。乡村被压缩在产业链最上游、利润最薄弱的生产环节,向流通和加工环节难以突破,最终留在乡村的收益十分有限。

  数字技术蕴藏着巨大的变革力量,对乡村产业发展具有潜在颠覆性影响。一般而言,产业链不同环节需要运用不同技术,某种技术的使用可能又必须以某些上游技术的使用为前提。因此,技术耦合性对产业链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我国农业产业各环节长期分离发展,产业链技术一致性不强,或存在“断点”,系统性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问题,要求技术服务商有“技术+产业”融合和系统思考的能力。

  京东走进罗平,带着20年的供应链经验,从“产业治理”到“数字智理”,从“初级产品”到“品牌商品”,从“看天吃饭”到“靠数智增收”,京东云以一条数智供应链,链接政府、企业和农户,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治理”到“数字智理”,大数据助力治理升级。中心通过对全网生姜产业生产、销售等数据的实时汇总、动态分析和决策优化,以最大限度帮助农业生产决策者了解产品供给状况、预测未来市场需求,进而从源头方面消弭长久以来困扰农业的潮汐问题。借助产业经济AI算法模型,分析产业链布局,研判产业发展质量,中心为罗平县20个生姜加工企业、98个专业合作社,提供科学、及时的管理决策。这一基于大数据智能算法的对接平台不仅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流通与价值损耗,扩大了农产品的交易规模,而且帮助罗平小黄姜进一步开发了市场潜力。

  从“初级产品”到“品牌商品”,数字化营销体系叫响“金色品牌”。京东云全面梳理小黄姜产业、产品资源禀赋,服务当地搭建了数字化营销服务体系,基于AI、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推动罗平特色产业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作为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品牌,“罗平小黄姜”引领,“云姜”“姜来无忧”“姜多宝”等10大品牌,开发调味品、食品、饮品、保健品等6大系列产品。在京东云生成式AI技术的加速下,地方企业可便捷获取品牌设计、品牌IP打造等数字营销能力,实现“初级产品”向“品牌商品”转变。

  从“看天吃饭”到“靠数智增收”,溯源平台梳理产业标准。京东云服务构建罗平小黄姜产品溯源体系,记录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个环节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数据,不仅通过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保障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和隐私保护性,实现全流程追溯,还以数字技术梳理并建立小黄姜产业标准,以数智供应链推动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全流程数字升级。

  地方政府和科技企业的数字化奔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发挥数字技术的独特优势,推进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接下来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人才“留下来”:一个良性互动 疏通源头活水

  要触发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乡村产业变革,仅靠数字技术还远远不够。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发展不仅要实现产品“走出去”、产业“强起来”,更要让人才“留下来”,形成“人才让产业走出去,产业让人才留下来”的良性互动,激活“三农”发展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罗平县先后2次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名单,罗平小黄姜产业在全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当地以“情归珠源人才计划”为依托,充分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吸引产业人才创业回流。

  80后创业者陈小文,在昆明积累了10年销售经验后,回到家乡从事农产品推广。搭乘2019年直播的东风,果断将线下业务转舵线上,成立直播基地,将村民变为带货达人,20人的主播队伍,带动70余人就业。他曾算过一个经济账:一位月薪6000元,曾在上海打工的年轻宝妈,回乡带孩子之余,带货家乡小黄姜,月收入增长50%。

  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刘倩从姜农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为这个金色事业,找出了不一样的发展路子。看到出口德国的小黄姜,变身精油销往国内,价差50倍之多,她便下决心投入精深加工产业,提升小黄姜的附加值,让更多的乡亲分享其中的收益。

  2018年,她组建罗平县鼎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主营姜丸、姜茶、干姜、姜粉等食品,线上销量占罗平70%,种植基地带动5000户姜农,年增收8000元。这一龙头企业,还为500多工人提供就业岗。

  在刘倩看来,所有的生意,都只有一个出发点,它不是创业者的念头,而是人的需求。因此她坚持一线调研用户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但传统调研“费时费力不说,也不精确”。当她得知京东云C2M反向定制能力后,认定这将为产品研发提供准确、科学的支持,让消费者“走进”研发中心。

  C2M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从行业、市场、商品、价格、人群、营销等六维视角分析,推动产品设计、供应链、销售变革,重新定义制造流程,打造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品。已为江苏如东的条斑紫菜产品,节省75%的产品需求调研时间;服务山东莱州的预制菜新品上市周期比以往缩短67%……

  ​京东数据显示,今年京东11.11刚刚开始,在京东云数智技术助力下,攀枝花盐边推出的冲泡即食型羊肉米线销售额同比去年上涨588.76%,新疆精河枸杞销售额预计也将突破千万。京东云作为京东集团对外输出技术与服务的核心品牌,已深度服务100座城市,奔赴乡村振兴最前沿,在浙江、山东、四川、吉林、江苏等10多个省份超20个特色产业带实现数字技术落地,服务“一带一业”多点开花。(记者 刘金山)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排名全省第8位;产业投资增长21.8%,占比达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排名全省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排名全省第8位

2024年02月28日 15:26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