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剑川县委书记聂金辉(前排左二)在象图乡江头村志磊中药材种植基地调研。 王兆江摄
编者按: 脱贫攻坚,强化“造血”功能,产业是支撑,扶贫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怎样扶,如何富,关系着千千万万农户的切身利益。
如何让象图的群众富起来?如何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摆脱意识贫困、思想贫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及决心,成了摆在剑川县象图乡党委、政府以及驻村扶贫干部面前最实际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去剑川县象图乡江头村看看是如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
4月23日,本报记者随同大理州剑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志成走进象图乡江头村,在村民家中走访中,听到的高兴事不少。近年来,象图乡党委紧紧围绕县“六大产业”布局,用“绣花”功夫探寻产业发展路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特色中药材规模种植文章,立足自身优势,着眼“山”字作文章,实施好分步走、村域集团化作战发展战略。决心树立起象图自己的发展品牌,走出一条适合象图群众发展的新路子。乡党委、政府发动象图群众积极利用林下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当地农户特别是共产党员户纷纷带头在家里、地里种植重楼、续断等中药材。2012年初,江头村党员李九云率先注册成立了志磊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江头村委会流转到百余亩土地种植中药材,由此,象图乡开启了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新纪元。
象图乡,地处云南大理剑川、洱源、云龙与兰坪4县的交汇处,山高箐深、地势陡峻,地广人稀,村民全部居住于海拔2460米以上的半山腰。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十分缓慢,2013年被列为我省整乡推进乡之一。面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严峻现状,如何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剑川县在充分研究后发现,当地高寒和湿润的气候及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优质的中草药材。
象图乡江头村离剑川县城有130公里,离乡政府有10公里,是该县最偏远的高山村之一。从前全村近百户农户长期靠养猪和种植玉米、土豆、白芸豆为生,出门一脚稀,饮水找溪凼,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2014年,在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扶持下。如今,该乡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昔日荒山摇身一变成了良地,不少农户走向了致富路。
转变思路巧换劣势为优势
4月23日,驱车从剑川县城出发,沿着茂密森林在崇山峻岭间的山路中盘绕3个多小时后,在剑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志成带领下来到了志磊公司位于象图乡江头村的当归等药材种植基地。四周环绕的群山中,一块块在坡地上开垦出来的当归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湿润的空气中翠绿的鲜当归长势喜人。志磊公司药材种植基地管理员张少文介绍:“象图乡有辖地25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800人,气候条件很特别,海拔高低悬殊有2300多米,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特别适合地道的中草药材生长,世代生活的群众都采集当地的中药材治病,疗效很好,江头基地固定工人有40多人。仅仅去年,志磊公司的人工雇佣大概是8万多人次,每人每天工资80元,仅此一项,志磊公司就给当地群众带来60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加上其他农户自己种植的当归,成立合作社抱团经营,志磊公司为象图乡脱贫致富起到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巨大的,中药材成了象图人民的‘金疙瘩’。”
在象图乡,像李良禄这样的村民,家里种了当归,自己又在基地打工的农户还有很多,其中还有不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象图乡以前群众多以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为主,增收十分困难。近年来,象图乡通过边种植边打工的农户,大部分都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2年春节,时任该乡江头村党总支书记的罗汉才和村民李九云聊天时,了解到他有种中药材的想法。春节收假的第一天,罗汉才就把想法向乡党委作了汇报。2013年6月,象图乡志磊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江头村成立。公司成立后,江头村党总支积极帮助协调,在村内流转了5000亩土地作为当归种植基地,通过7年的努力,种植面积已突破万亩,产值突破5000万元,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大幅增加。
2016年8月,公司成立了非公经济党支部,通过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覆盖全乡5个村的同康中药材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鼓励群众到基地务工。目前,全乡8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到基地打工,既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愿望,又能够稳定增收致富。
近年来,象图乡不少群众改变思维,放弃了传统的低效益农业种植,转行改种中药材。
“以前江头村全村都是传统农业,种苞谷、豆类,大家收益都不高,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了,村民来合作社打工,学技术后,还可以自己搞种植,去年我家一年的收入超过了3万。种中药材,让我们大家增加了收入,带来更大的实惠。”
“在这个偏僻的高山小村生活,以前的我们像苦蒿一样,现在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象图乡江头村45岁的杨树雄开心地告诉本报记者,2012年,家里的30多亩土地流转给志磊公司后,就到基地打工,每月公资3000元。“我没什么文化,起初不相信能拿到那么高的工资,拿到工资的第一个月,我就把媳妇也叫来了,她主要是管管杂务,工资也是3000块一个月。”杨树雄的妻子赵庆彩接过话茬:“我们现在干的活计比以前在家里种地要轻松多了,现在我和老公一年下来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有8万多元,家里以前种种土豆和包谷,苦死累死也就是几千块,现在的收入是过去的好几十倍啊。”
当问到家里现在是否还种不种别的农作物时,杨树雄抢着说:“不种了不种了,我们现在就是一心唯愿公司发展好,能让我们多干几年,我攒的钱想买辆汽车来开开。”
在剑川县象图乡志磊公司中药材当归基地,山坡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我家两口子都在这里打工,主要负责务工人员的伙食和基地后勤管理,一年收入5万多元,家里还种了1亩当归,按市场价来算,可以卖到2万元,现在一年有六七万的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村民李良禄笑呵呵地说。
江头人腰包鼓了房子大了
近年来,剑川县象图乡从切实解决群众增收问题着手,把培植多个千万元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引领产业发展,力求拔掉“穷根”,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剑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志成告诉本报记者:“象图地处大山之中,可以说是潜力在山、希望在山、出路在山。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该乡通过‘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新路子。象图乡立足于打造高原特色农业,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多元化发展,依托志磊公司等种植龙头企业,稳步推进“党支部+龙头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流转象图、江头2个行政村土地5000余亩,流转土地群众每年可获得70元/亩的租地收益;通过入股龙头企业,参与发展中药材种植,2017年、2018年2个年度向155个建档立卡户资产性收益分红62万元;同时带动当地400多劳动人口在当地务工,其中建档立卡占比40%;农户务工平均工资为80元/天,2016年-2018年年均发放务工工资达600万元以上。”
“引进企业活起来了,贫困山乡美起来了,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安居新房建起来了!”这是剑川老百姓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年下来,我和老公的打工收入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将近有8万元,这个收入是过去的好几十倍啊。”这几年,象图乡江头村村民赵庆彩、杨树雄夫妇在象图志磊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打工,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2012年志磊公司投资300万元在象图乡江头村种植中药材,种植基地从1000亩发展到了5860多亩,累计投资已达3000万元。
已脱贫户李吉元介绍:“2019年在合作社带头发展种植中草药紫丹参,紫丹参种植由志磊公司提供种苗,并设定保底价进行收购。李吉元报名种植紫丹参种植30余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种植18亩,剩余面积预计本周内完成种植。中草药紫丹参种植后年底可收获并由志磊公司统一进行收购,预计每亩利润可达3000元以上,年底收益可达9万元以上。”公司获得了效益,村民得到了实惠,仅2016年,志磊公司就雇用了人工8万多人次,给当地群众带来60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5年来培养种植能手800余人,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620户2170人发展中药材种植,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
在志磊公司来到象图乡以后,受益最大的一户人家就是象图乡江头村的李树义家。今年63岁的李树义,是志磊公司在象图的第一批员工,是目前志磊公司年龄最大的一位员工。见证着公司一路以来的发展历程。在志磊公司还未落地象图乡之前,李树义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条件及其贫困,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在2008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了,两个女儿远嫁,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李树义没有固定收入,不仅生活贫苦孤独,在精神上也同样匮乏,常常几个月都是一个人在家里,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志磊公司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李树义的生活。让她融入了志磊公司这个大家庭,公司对她也多有照顾,经常到她家进行慰问和看望。李树义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仅生活条件得到了提高,更多的是在精神方面得到了满足,在公司有了可以说话交流的对象。李树义在公司虽然年龄最大,但身体健朗的她也是全公司出勤率最高的员工,一年的出工天数都在300天以上。现在的李树义不仅住上了新房,用上了现代化的电器,还养上了几头猪和一些鸡,稳定的收入不仅让她解决了生活问题,有了一定的积蓄,她还在今年顺利脱贫出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如今,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该乡广大农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特色中药材种植不仅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还充分带动了贫困户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象图乡人民武装部部长施红艳说:“剑川县作为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区,下一步,继续扶持志磊公司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以基地为龙头,结合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基地+支部+协会+农户’模式,进一步壮大以当归、滇重楼、白芨等药材为主的特色中药材种植规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记者 刘书贵
2024年09月22日 07:07
2024年09月21日 07:23
2024年09月21日 06:53
2024年09月20日 17:13
2024年09月20日 17:12
2024年09月20日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