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事物之间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经济发展领域也不例外。投机、暴利行业风生水起,实体经济就会黯然失色。
无论从高层政策引导还是从地方政府明令要求层面来看,“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都成为了近年来经济领域最强烈的呼声。
近日,国家高层再度传来政策强音。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四部门于5月7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主要内容包括: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更好地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等。
通知要求,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力度,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要坚持降成本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降成本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坚持降低企业外部成本与企业内部挖潜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在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方面,通知给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引导和激励措施。如: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抓紧建立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框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实施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的奖补政策,健全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动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下沉工作重心,提升服务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激励银行加强普惠金融业务;推动银行业进一步减费让利,加强监管督导和检查,深入整治不当收费,严禁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或收费等。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高层和地方政府围绕“减税降费”对引导激发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或行政“施压”,具体反映在实体经济发展层面的收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在于没有触及到价格机制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明显改变,全社会躬耕实体的热情难以被激发出来。
笔者认为,让实体经济有钱赚,才是激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热情的根本之策。其内在要求是,充分利用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对现有市场价格机制和收入分配体系进行系统性、实质性的调节和干预,在挤干金融投资、高价炒房、医药回扣等投机性或暴利行业水分的同时,提高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科技研发等基础性、支撑性行业或领域的利润空间,让实体有钱赚、能赚钱,让附着在实体经济产业、行业链条上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劳有所得、劳有应得,让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者无处安身。
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振实体经济,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转变为一种心甘情愿的自发选择和自然而然的持续性市场行为,而不是依赖行政施压或“苦口婆心”的高层政策引导。
本报记者 张 珂 孔垂炼
2024年09月22日 07:07
2024年09月21日 07:23
2024年09月21日 06:53
2024年09月20日 17:13
2024年09月20日 17:12
2024年09月20日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