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擦亮特色花卉苗木产业牌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06-13 12:17:2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在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统一规划布局下,“十大名花”的推出和“第20届昆明国际花卉展”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即将举办等,为云南的特色花卉苗木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飞速发展40年的云南花卉苗木产业,已经进入结构深度调整期和发展方式转型期,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产业升级发展的必然过程。

  在保留传统优势的情况下,全省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如何突围?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所长王继华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提质增效、创新发展、加快布局,不仅是全国行业推进现代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为云南结合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供了新动力。

  在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统一规划布局下,“十大名花”的推出和“第20届昆明国际花卉展”在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即将举办等,为云南的特色花卉苗木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科技兴花,发展未来可期

  众多专家认为,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效益的关键是科技创新。

  事实上,在云南,以昆明为首的花卉品种数量整体并不少,“昆明现有自主研发花卉品种总数近600个,占全国花卉新品种总数的60%以上,但商品化品种很少,成果转化率低,也是当前花卉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昆明市政协委员、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陆琳表示,商品化程度不高,也制约了昆明花卉产业的产值和效益。

  一直以来,昆明花卉产业一直处于低端的发展水平,产业支撑仍以鲜切花交易为主,利润率整体不高。

  昆明晟中经贸有限公司经理麻勇介绍,目前国际花卉产业已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业附加值逐步提升。

  产业发展处于低端,这是云南花卉苗木产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近年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的探索如星星之火,开始在各地燎原。

  花卉入食、入药的传统,变成了云南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例如,已开发为云南特产的鲜花饼,就是云南食用花卉产品开发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鲜花饼销售市场十分火爆。据相关部门统计,仅昆明市鲜花饼日销量就达20万个,近3年来,平均每年增速达300%,其中省外市场消费量占总产量的60%。

  王继华表示,只有科技兴花、科技兴木,将花卉苗木、花卉食品、花卉旅游注入科技含量,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才能表明这条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可观。

  实际上,在新品种的研发上,一些花卉产业重点发展州市、科研院校的努力也显现出新气象。

  云南花卉科研成果十分突出,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均为全国第一。特别是在推进“云花”产业化进程中,我省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点科技产业项目,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温带球根花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建立了百合、彩色马蹄莲等球根花卉的现代育种技术体系,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让人惊喜的是,这项成果直接打开了“云花”的世界名气。项目实施期间,示范生产种球(苗)1.46亿粒(株),将全省种球国产化率由原来不足10%提高到40%,通过种球(苗)生产的鲜切花,83.4%的产品走进了国际花卉市场,直接创造经济效益5.1亿元。

  市场倒逼,需求决定方向

  近年来,以政府采购和集团消费为主的花卉产品,销售量明显下降。在消费市场需求的倒逼之下,花卉苗木行业将重新回归到服务大众的理性发展轨道。

  新的形势下,云南许多企业主动“出击”,积极转型升级,一边苦练内功,加强科技应用;一边寻找商机,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面对市场波动,云南一家国际花卉科技园区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量不降反升。2018年底,公司上市的400万盆鲜花,短短3个月就销售一空。

  企业负责人表示,“让每个家庭都有一盆好而不贵的花”是公司发展的目标,所有盆花产品均是针对普通百姓家庭而准备,既便宜又好养且开花时间长。

  此外,该企业还注重苗木开发与培植,他认为云南花卉产业单一,多数只在鲜切花上“下功夫”,而忽视了与花卉连为一体的花卉苗木、花卉食品做深入开发。

  近年来,苗木产销形势喜人,大规格优质乔木和花灌木等优质品种需求强劲,价格上扬。大规格优势苗木严重短缺,价格高涨,优质乡土树种、原冠苗等市场呈现产销两旺。

  陆琳结合省内昆明、玉溪、丽江和省外海口、广州等地发展情况分析称,这些地方呈现鲜切花花卉出口状况良好的同时,部分受国内外市场看好的苗木同样呈现外销看涨态势。

  受“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影响,出口花卉和苗木也销往荷兰、意大利、韩国、美国等地,其中包括蝴蝶兰、多肉植物、银柳等。

  “在当下中国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中,品种在变、技术在变、发展思路也在变。可以期许,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的突围下,每一小变或许将成就中国花卉苗木产业的‘巨变’。”云南英茂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延伸链条,挖掘“花”产业助推品牌提升

  标准化、品牌化助推行业转型升级,云南花卉苗木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良机,而花卉苗木产业的提质增效,也有望助推云南多地城市发展。

  “除了经济发展引擎,花卉苗木产业升级,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昆明市政协委员、昆明学院副教授钱春萍表示,昆明提出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城市品牌,也需做好花卉本身的文化内涵挖掘。

  她认为,鲜花是大自然赐予春城的珍贵资源,代表着昆明的一种文化。“围绕花卉本身的文化内涵丰富昆明花事文化活动,也将进一步夯实世界春城花都的文化内涵。”

  去年,昆明市《加快推进世界春城花都建设2018年工作方案》出台,明确提出通过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展示“世界春城花都”魅力。

  而丽江、玉溪等州市同样规划了花卉苗木“滚筒式”发展的蓝图,如丽江针对自身优势,制定了《云南省丽江市现代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高档鲜切花、食用花卉、球根花卉和景观花卉4大产业门类。

  按规划,丽江提出“以古城为中心,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为拓展区,打造5个基地、6个小镇、7个庄园”共18个项目建设10万亩基地的产业布局。

  在已结束的“第六届中国昆明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暨2019宜良花街节”活动中,云南为君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永康凭借着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三角梅”,用10多年时间发展起了2000余亩三角梅苗木培育基地,如今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三角梅领域的佼佼者。

  在宜良县,像钱永康这样通过花卉苗木发家的人不在少数,像“三角梅”这样的观赏苗木也已经成为昆明“美丽经济”的重要支撑。

  一份来自昆明市林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观赏苗木基地面积达33.06万亩,观赏苗木行业从业人数达2.1万人,总资产45.9亿元,总产值达48.6亿元。

  昆明的规划蓝图表明,到2025年,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花卉苗木产业“小巨人”10户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以上、省级龙头企业20户以上,培育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个,同时,建成1个省级苗木花卉产业园区综合交易市场。(记者 张珂)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