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拥有七张历史文化“名片”的红河州,历史悠久、文化绚丽,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是全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
“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诉说着红河州沧桑巨变的70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众所周知,红河州是云南的重要工业和能源基地,个旧、开远等老工业城市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红河州由过去的封闭落后变成了如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边陲明珠。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57年建州时的2.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593.7亿元,增长了54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0.13亿元增加至142.27亿元,增长了109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0.19亿元增加至448.45亿元,增长了2359倍。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经济总量跃居第二位。
70年来,红河州着力夯实发展基础,铸就了天堑变通途的“红河大动脉”。由过去通车里程短,到如今全州通车里程2.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96公里,居全省第三;由过去“火车没有汽车快”的滇越米轨铁路、个碧石寸轨铁路,到如今拥有317公里电气化铁路。
如今的红河,北部7县市全部通高速公路,南部6县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设。弥蒙高铁、红河蒙自机场、元阳民用机场、红河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加快推进,红河大地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70年来,红河州着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举全州之力谱写了“红河减贫故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州有7个国家级贫困县,49个扶贫攻坚乡,140万贫困人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州举全州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大会战。2016年到2018年,全州累计实现脱贫出列357个贫困村、减贫人口44.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7%下降到2018年的7.7%。
2012年到2018年,红河州“直过民族”地区累计减贫56.7万人。走出深山老林、告别刀耕火种的苦聪人(拉祜族)、莽人(布朗族),一跃跨千年,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70年来,红河州以河口公路口岸、河口铁路口岸和金水河口岸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为依托,以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和正在申报和建设中的河口跨合区三大平台为引擎,着力打造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
稳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了越南盾现钞跨境调运,累计办理人民币兑越南盾5558笔1074.7亿越南盾。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居全省第三,边民互市交易额12.3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达194.2亿元,增长25.2%。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歌
70年来,红河州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从建水临安古城传统风貌恢复保护,到屏边苗族精品特色县城打造;从滇南中心城市扩规提质,到弥勒休闲康养之城的塑造;从8个特色小镇靓丽兴起,到13县市“美丽县城”建设稳步推进,这些特色城镇的建成将如璀璨明珠闪亮红河大地。
目前,“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2%。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1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45.1%。全州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4个、县城9个。
70年来,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边大围山、绿春黄连山、金平分水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不断加强,全州共建设森林公园1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
70年来,红河州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从过去的茅草房学校、土坯房教室,到如今学校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从缺医少药、医务人员紧缺,到如今各级医疗机构遍布城乡、小病不出村;红河州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日益提升。
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93所,在校学生89.2万人,分别是1957年的1.7倍、5.2倍。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5个,卫生技术人员3.5万人,分别是1957年的198.8倍、365.4倍。2018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396元、11330元,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77.5倍、101.2倍。
70年来,红河州着力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州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1个、示范点218个、示范乡镇133个、示范村262个。 (记者 李锦兰)
2024年09月22日 07:07
2024年09月21日 07:23
2024年09月21日 06:53
2024年09月20日 17:13
2024年09月20日 17:12
2024年09月20日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