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初秋时节,位于中越边境云南河口口岸的河口北站华灯初上,现场装卸作业一片繁忙,叉车、汽车、人喊声混在一起,变成了一个“闹市”,从越南运往中国的进口铁矿石正通过中越国际通道昆(明)玉(溪)河(口)铁路一路北上,运抵钢铁企业。
今年2月下旬以来,在越南、老挝、澳大利亚三国铁矿石共同入关运输的情况下,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河口北站日均装车量突破100车,平均每月组织发运的铁矿石不低于25万吨。
从轨距1000毫米的窄轨铁路——滇越米轨铁路,到轨距1435毫米的准轨铁路——昆玉河铁路,中越两国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也随着轨距的变宽变得越来越频繁,地处两条铁路交汇之处的河口瑶族自治县亲历和见证了这些繁荣。
道路连通筑牢合作共赢基石
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米轨铁路,这条窄轨铁路从越南海防港到云南昆明全长854公里,被当时英国《泰晤士报》誉为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列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
河口作为滇越铁路中国段的终点,也是通往越南的起点,同时也是云南省最早开通跨国铁路的地区。20世纪初,滇越铁路通车运营后,云南85%以上的外贸物资,四川、贵州的部分进出口物资均由铁路运抵河口口岸再行转口运输,红河航道、滇越铁路汇聚的河口,一时间人声鼎沸、市井繁荣,被形象地称为“小香港”。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变革,滇越铁路迎来了建成通车以来的辉煌时代。1978年至1990年间,滇越铁路货物发送量年均656.4万吨,较法国运营时期的年均15.5万吨,增长42.2倍;较国民政府管理时期的年均20.3万吨,增长32.2倍。
2004年7月1日,滇越铁路山腰国境站至越南老街站间实现了口岸24小时通关,区间通过能力放大,货物进出口速度同步加快。2005年,中越国际联运进出口货物总量达到75.16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在铁路大动脉的滋养下,至2018年,河口口岸已连续14年成为云南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对外贸易口岸。
贸易联通搭建发展桥梁
2014年12月10日,边城河口在滇越米轨铁路开通运营百余年之后迎来了打通运量瓶颈、提升通达水平的中越国际铁路大通道——昆玉河准轨铁路。当日15时42分,由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始发的K9834次旅客列车缓缓驶进了“口岸明珠”河口县河口北站1站台。这标志着连通中越河口—老街口岸的泛亚铁路东线国内段,昆玉河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运营。河口口岸在滇越米轨铁路建成104年后,正式跻身现代交通路网。
数据显示,2015年,河口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246.44万吨,同比增长33.6%,贸易总值85.40亿元,同比增长53.2%。昆玉河铁路开通近5年来,河口口岸注册登记的边贸企业从393户增至628户,增幅达160%。以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的电子设备制造、服装生产加工、农产品进出口加工等产业相继落户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2017年,河口铁路联运总量达327.45万吨,承载了口岸总运量的六成以上。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河口口岸的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跨境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逐步成长为云南省对外开放发展的前沿平台。
铁路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河口旅游人数以年均50%以上的增幅迅猛攀升,中越国际铁路通道途经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已成为了云南省第二大旅游目的地。
2015年,依托准轨铁路的通达,河口迅速成为红河州、云南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文娱旅游、对外贸易的新热点。当年,河口全域共接待游客161.15万人,较上一年暴增37万人,旅游总收入实现20.04亿元,同比增长4.12亿元。
火车载着人们奔向中越边境,不仅带火了边境一日游、跨境周末游,还助力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走出大山,惊艳世人。大量游客的涌入,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其关联的旅行社、酒店、饭馆如雨后春笋般在中越边境线上拔地而起。
近5年来,河口旅游人数从100多万人次到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04亿元增长至62.6亿元,增幅分别达到3.51倍和3.12倍,曾经的“两江汇聚之地、大河入海之口”,逐渐转型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国际化滨江旅游城市。
如今,依托铁路运输跨国、跨“界”(公铁联运)的物流现代化、集装化、规模化让河口这个“茶马古道”旁的边境口岸正加速蜕变为连通南亚东南亚、辐射泛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物流中转集散地的一个“接口”,在“一带一路”、共享发展、跨越发展的现代化“茶马新道”前,河口正展露出现代发展的新姿。 (记者 张红波)
2024年09月22日 07:07
2024年09月21日 07:23
2024年09月21日 06:53
2024年09月20日 17:13
2024年09月20日 17:12
2024年09月20日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