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永平】 蜜蜂河村:种“来钱果” 养“致富畜”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08-21 00:20:0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泡核桃产业已经成为蜜蜂河村村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的后劲产业。 毕李艳摄

  “核桃山,核桃村,核桃户,到处都是核桃树;金核桃,银核桃,满山核桃都是宝,核桃绿了永平、富了百姓、美了家园。。”

  大理州永平县水泄彝族乡阿波村位于银江河西畔,东邻文库村,南邻阿林村,西邻狮子窝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是一个适合核桃生长的地方。夏季时分,在永平县水泄彝族乡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园区,阿波村蜜蜂河片区核桃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核桃树绿满山间,一串串核桃果实如珍珠般挂满枝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绿色产业遍地开花,美了阿波蜜蜂河村,富了百姓口袋。永平县以“背着核桃奔小康”为脱贫致富目标,历届县委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核桃蓝图“绘”到底,终于将核桃变成“金果”,核桃产业成为了农牧民脱贫致富日渐丰满的“羽翼”。永平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字云飞告诉记者:“核桃因永平而精彩,永平因核桃而闻名。永平县核桃生产、初级加工、销售领域有16家,大户有800家,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万多人,作为永平县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核桃“家底”十分丰厚。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58.7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5.79万亩,产量97.35万吨,农业产值13.62亿元。核桃产量产值居省、州第一位,种植面积全省第一位。核桃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风景奇丽,群山叠翠,7月24日,记者随同帮扶单位永平县教育体育党工委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肖天军等同志一起沿着水泄彝族乡阿波蜜蜂河村蜿蜒的山路而行,连片的核桃树漫山遍野,大部分核桃树已有两米多高,很多核桃树上已挂满了翠绿的核桃,两颗一支、三颗一簇,硕果累累、分外惹眼,这让农民群众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永平县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特色林产业发展基地县”战略目标,在核桃种植应种尽种的基础上,突出标准化核桃种植基地建设、核桃中幼林抚育管理等重点,努力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06年以来,永平县先后被冠以“中国优质核桃基地重点县”“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国十大名优核桃”“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核桃第一村”和“中国核桃商贸集散第一县”等称号。

  “小核桃”带出大产业

  为能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阿波村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无缝对接”,实现了党建与扶贫互融互促、同频共振。以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突破口,深入推行“支部+”的精准扶贫模式,积极引进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订单生产”为前提,采取“村党总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辣椒种植产业。2018年,蜜蜂河片区共示范推广种植食用辣椒121户226.8亩,其中建档立卡户30户66.5亩。积极落实党员带头示范,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和思路,在发展核桃产业上从“重栽轻管”向“提质增效”转变,目前全村科学管理抚育泡核桃面积达7641亩,产量805.4吨,产值已突破1288.64万元。

  提起永平的核桃产业,产量和产值在全省来说都是首屈一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核桃生长,全县75个村委会(社区)均有核桃分布,全县种植核桃的农户已达3.51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0%以上。

  7月24日,水泄彝族乡阿波村党总支书记肖天永介绍,蜜蜂河村民小组是远近闻名的“核桃村”,村庄虽然不大,却家家户户果木成林,蜜蜂河村民小组距离村委会6公里、乡政府所驻地27公里、县城53公里,最高海拔2277米,独居于一片山清水秀之地,每年核桃熟落之时,就会有大批省内外客商汇集于此,积极抢购核桃。

  阿波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尝试走一条可推广、可复制、可学习的乡村振兴路子,让村子村民未来越来越幸福。

  蜜蜂河村民小组地处高寒冷凉山区,山高箐深、土壤肥沃,是块非常适宜核桃树生长的“宝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阿波村党支部、村公所树立起“靠山吃山”的理念,决定念好“山字经”,把核桃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来发展。但由于当时群众“以粮为纲”的观念没有完全转变,只敢在箐沟边、荒坡上零星培植泡核桃,收入仅够农户日常油、盐开支。到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后,村“两委”决心把泡核桃培植成致富阿波村的支柱产业,并在培植中做到四个转变:种植地点从荒山荒坡、田边地角、箐沟边向常耕地转变,从家庭收入的副业向主业转变,种植方式从零星、粗放种植向规模化、科学种植转变,经营模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到2018年底,全村泡核桃种植面积达7641亩,产量805.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7983元,核桃逐步成为蜜蜂河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助推器”。

  在采访中,蜜蜂河村民小组村民李秀兰对记者说:“我种了20亩核桃,刚开始挂果,去年卖了1万元,估计再过两三年,核桃就开始大面积挂果。去年我还盖了新房,过不了几年生活就好起来了。”

  “每亩土地平均种植15棵核桃树,管理得好,5年左右开始有效益,每棵可产60公斤,按每公斤20元算,每棵树的产值可达1000元以上,每亩土地的产值保守估计也有10000元以上,还可以套种其他农作物,效益相当可观。”蜜蜂河村民小组当地群众算着收入账,脱贫致富步子更矫健啦!

  “去年核桃收入20多万元,今年果实更多,收成预计超过去年。”种植大户李付宽说,他家种植了50亩核桃,并在核桃树下发展林下经济,种植3亩重楼。看着一年比一年多的核桃及林下产业,李付宽的发展梦“越做越大”,村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0户社员,其中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种植核桃900余亩。

  “我们村过去以种植包谷为主,烤烟也不种,农户的收入单一,2000年以来,部分农户开始在离家较远的山地里种植泡核桃,后来一家看着一家种,几年下来,这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核桃树,家里的圈粪都施肥给核桃树,这几年管理也慢慢地跟上了,核桃的价格也好,按照去往年的价格,今年我家核桃收入可以(卖)到3万左右呢。”蜜蜂河村民小组村民熊李永站在自家核桃林边感慨。据阿波村党总支书记肖天永介绍,去年仅核桃收入在3万左右的农户并不少见,种植核桃促农增收致富效果非常明显。

  “村在林中,房在村中,人在景中”,蜜蜂河村民小组因核桃而闻名。这个村庄,有着“近万亩核桃生态园”之称。近年来,该村小组着力做好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文章,发展高原生态产业,核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泡核桃产业已经成为该村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的后劲产业。

  特色养殖“拱开”脱贫路

  “近两年来,我们村在永平县教育体育局的帮扶下,帮助贫困户协调政府贴息贷款,使村民扩大养殖规模,有的外出打工村民已返家搞起了生猪养殖,真感谢永平县教育体育局扶贫工作队。”蜜蜂河村民小组村民郭能旺说。

  在水泄乡阿波村蜜蜂河村民小组,一说起生态生猪养殖,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养殖经验。生猪养殖,是蜜蜂河村民小组在探索致富新路子上引进的一大特色产业。

  “我靠种植、养殖脱贫了,去年收入超过7万元,目前山羊存栏量60只,今年10亩核桃树也挂果了。”

  今年47岁的杜吉明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他申请了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和1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先后引进80多只山羊、能繁母猪5头进行养殖。次年,他又引进能繁母牛3头、500只肉鸡、蛋鸡,利用家门口的果园发展林下生态养鸡,当年毛收入达到9万元。

  “这几年,养殖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杜吉明笑着说,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他栽种的20亩核桃全部挂果后,他的腰包会更鼓。

  贫困户罗云一家因为缺乏技术与资金,导致家庭收入低,在得到帮扶之前年人均纯收入只有881元。像罗云这样缺技术与资金的贫困户,阿波村为数不少。在永平县教育体育局的帮扶下,罗云去年养殖生猪9头,养牛5头,种植经济作物2亩,家庭总收入达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预计今年总收入达到9万元。

  帮扶干部、永平县教育体育局办公室主任李绍明介绍,蜜蜂河村民小组村民一直以来就有养猪的传统,家家户户都有猪。他们很少打工,大多数就是种养结合,圈里猪肥膘壮,田里肥多打粮。现在的散养户虽然少了,但是成规模的就有12家,生猪养殖典型户的树立,直接推动了全村生猪养殖业发展。今年,该村年出栏量600头,牛存栏530头,羊存栏650只,土鸡6000多羽。

  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蜜蜂河村民小组养殖户们积累了丰富的抗风险经验,他们非常重视科学养猪和生猪疾病的防治。在他们村,每位养殖户都懂兽医,一般的猪病都会医治,这不仅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猪的成活率和出栏率。又当饲养员,又当兽医,这里的人特别能吃苦,对养猪感兴趣,他们从不嫌弃养猪是一份脏活、累活。这是该村养猪业一直红火的重要原因。

  水泄彝族乡阿波村党总支书记肖天永介绍,贫困人口要脱贫致富,仅靠政府部门的“输血”帮扶是不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更要扶心,让村民想脱贫、会脱贫、能脱贫。蜜蜂河村民小组地理位置虽然偏僻,5年前,村上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支柱产业,为了让农民脱贫致富,蜜蜂河村民小组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支柱产业。通过政策宣传、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及互助资金协会作用,为41户扶贫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05万元,增强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拓宽了增收渠道。

  记者 刘书贵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