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粮食喜获丰收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09-19 11:32:3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时下,正是云南多地收粮的季节。走进德宏、保山、文山、昭通等地,田间地头人头攒动、机器轰鸣,处处呈现抢收稻谷等的繁忙景象。

  在德宏遮放镇多个村民小组,本报记者发现除晒谷场和逐家逐户门前水泥坝子上晒满刚收割的稻谷外,一个接一个的田坝子正传来大型收割机收割谷子的收割声。

  本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处室获知,今年云南在夏粮实现丰收的同时,秋粮将会同样迎来一个丰收季。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云南“优质粮食工程”2017年启动实施3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

  助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守初心,赢民心。”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回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自2017年“优质粮食工程”启动以来,云南围绕该工程中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项目等三个子项目,高起点制定《云南省“优质粮食工程”三年实施方案》,高标准组织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仅2018年,全省共计实施“中国好粮油”项目14个,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项目138个,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34个,涉及投入资金规模共计9亿多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质粮食工程”的深入实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云南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3年来,充分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提高粮食产后服务水平,强化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保障,支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

  如此一来,促进了全省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了粮食产业实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本报记者在部分州(市)的乡(镇)采访发现,“优质粮食工程”受到了地方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欢迎,多数州(市)都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和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有力载体。

  在宜良县昆明滇中粮食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的大米生产车间和仓储里,日加工量450吨的流水线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智能化“码垛机器人”,正展现出企业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生产与管理的魅力。

  公司总经理李永斐告诉本报记者,时下正是企业收粮的季节,目前公司除及时按质按量布局宜良、陆良等地的规划收购外,还深入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参加粮农抢收。

  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书记李小林认为,大力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可以充分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拓展粮食行业发展空间,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进种粮农民和城乡居民福祉,有效保护省内粮食生产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各项“短板”渐渐补齐

  云南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是粮食产后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不足、粮食产品低端“大路货”多、高端精品少等问题突出,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成为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短板”。

  “优质粮食工程”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3个子项目。李小林表示,这三者可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紧密衔接,共同服务于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

  针对粮食产后管理不科学、损失较大的问题,已开展了“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

  在此基础上,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精研细筛,确定载体,先后对粮食收购、仓储、设施建设和服务等出现的“短板”进行整改。

  如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处室的负责人所介绍,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启动后,我省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全省“优质粮食工程”领导小组,按照“调研核查—初步筛选—征询意见—制作方案—竞争遴选—上报审批—确定企业—签订合同”的程序,聘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小组进行竞争性遴选,并将最终确定的实施主体面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仅2018年,全省共计实施“中国好粮油”项目14个,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项目138个,粮食产后服务体系项目34个,加快推进了云南“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进程。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引领,离不开质量品牌打造,也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2019年5月云南“2018年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低纬高原水稻种子质量控制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李小林表示,该成果是他率领的团队潜心研究近20年完成的科研成果,经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让人欣喜的是,2016年-2017年,云、贵、川三省七家企业应用该技术繁制种49440亩(繁种12600亩,制种36840亩),增产种子184万千克,新增销售额5670万元。

  同时,云、贵、川三省水稻大田生产中应用该技术2915万亩,减少用种2514万千克,节本增效达7497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优质粮食工程”压茬落实推进,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建立“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库,对2019年—2020年云南省“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实行网上公开办理,适时组织召开在建项目推进会,确保项目规范、高效、廉洁实施。

  同时,该局将“优质粮食工程”纳入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范围,认真组织项目验收,并适时邀请各级人大、政协委员进行调研监督,确保实施质量和效果。

  促进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加快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鼓励各类企业加大投入,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增长点,选准科研主攻点,开发一批适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全国范围建设一批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增强协同创新优势。

  截至目前,全省优质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到20%左右,粮食订单收购蔚然成风,粮油加工产品的优质品率提高13%左右,云香米、滇雪、八宝贡、大红屯、天下安等一大批本地优质粮油品牌,不断走向全国性的农博会、粮交会等大型农产品展示平台,不断擦亮“绿色云粮”招牌,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张珂)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