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高新区:推动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08-16 17:35:0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经过27年的努力,昆明高新区已成为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一直奔跑在自主创新的最前沿。

  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率先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率先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昆明高新区始终以培育产业核心,不断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以发展为园区之要

  昆明高新区建区27年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不管是建设规模、经济总量、地方贡献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第一要务得到充分体现。

  27年来,昆明高新区坚持以发展为园区之要,持续推进园区经济健康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壮大。目前,西区已实现产城融合,成为昆明主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东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承载功能不断增强,产业新区已初步形成,一系列不断递增的经济指标见证了园区发展壮大的轨迹。

  从1992年起步时2.09亿元的园区总收入,到2011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全省首个总收入过千亿元的园区,2018年园区总收入达2146亿元,经济总量稳步壮大;从1997年高新区金库成立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18亿元,到2018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56亿元,经济贡献日益显现,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27年来,昆明高新区坚持以科技为强区之源,持续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打造人才高地。

  创办了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等科技孵化平台,先后获批国家新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基地。

  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共计2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73个。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13个。院士工作站19个,专家工作站8个,博士后工作站14个。在科技创新和智力的坚实支撑下,园区始终保持着健康稳步发展的好势头。

  2019年上半年,昆明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1月-6月,完成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170亿元,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引进市外资金71.5亿元,利用外资5195.25万美元。

  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27年来,昆明高新区坚持以产业为立区之基,持续推进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特色不断显现。有色金属王国、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等云南省独有的矿产和生物资源,为高新区发展特色产业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依托资源秉赋和产业基础,昆明高新区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集中精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特色产业,形成了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IT和现代服务业三足鼎立的产业布局。

  目前,园区上100亿元的企业4家,上10亿元的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210家。规模以上企业74家。上市企业10家、“新三板”企业17家。聚集了一大批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

  首先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以“生物多样性——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着力抓好四个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培育一个品牌,大力提升生物医药发展质量。

  转型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以催化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为发展重点,逐步弥补金属新材料产业贡献下滑的缺口。加快发展IT及现代服务业。更加关注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大力培育智能图像处理、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以更加先进的IT技术和更为优质的服务质量,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整体提升科技孵化功能,完善孵化器管理办法,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窗口平台、昆明软件与文化创意公共服务窗口平台资源聚焦、服务协同的作用,提高服务供给质量。

  开展小微企业成长陪伴、“互联网+”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志愿者三个专项行动,实施中小企业管理能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体系从业人员服务能力三个提升工程,树立良好的服务口碑和服务品牌。实施好“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建设”项目,整合、协调园区龙头企业研发、创新资源,搭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辐射带动的科技支撑平台,提升园区双创水平。

  加大“腾笼换鸟”力度

  27年来,昆明高新区坚持以改革为发展之魂,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高新区是改革开放的创新之举,改革是高新区不断发展的灵魂。

  建区以来,昆明高新区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精简高效的管理服务机构,实行“一幢楼办公、一个窗对外、一条龙服务”的直通车式服务,倡导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打造投资创业的沃土。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探索投资项目容缺后补、“2.5项”审批改革,致力于营造“爱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环境。

  建立了“管委会+指挥部”的项目建设和工作推进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全员聘任聘用制,推行KPI考核模式,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迸发。

  围绕云南省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以及昆明市“188”重点产业,突出园区特色,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上市公司、大企业,在引进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方面有新突破。

  坚持“外引”“内培”,重视支持园区现有企业和项目做大做强,培育和孵化本土企业和项目,双向发力,实现增量扩容、存量提升,确保引进工业类项目占比不低于30%。总结推广一库(招商引资数据库)、一图(投资分布图)、一表(客商意向联系表)、一政策(特色产业政策)、一方案(目标企业定向招商引资方案)的工作流程,增强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认真分析产业细分领域,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发展规划、一个专业园区、一个平台公司、一支专门队伍”的组合招商模式,深耕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以产业耦合度和互补性为方向,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完善领导带头挂帅招商、职能部门专业招商、重点区域驻点招商、借助外力委托招商的工作机制。建立定期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制度,优先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记者 李锦兰)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9月22日,以“汇聚侨力,共谋发展”为主题的“2024全球华商聚云南”活动在昆明开幕。

2024年09月23日 09:55

近年来,保山市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通过稳定耕地面积、提升单产、严守耕地红线及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举措,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

2024年09月22日 07:07

本次赛事将于9月下旬在昆明举办,报名通道现已开启,将持续至9月28日

2024年09月21日 07:30

云南人社系统提早部署、精准发放、快速落实,在6月至8月集中审核发放稳岗返还资金,第一时间把政策红利变成惠企动力。

2024年09月21日 07:23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餐饮环节制止浪费监管,严格执法检查,切实强化经营主体守法意识和节约理念,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一批餐饮浪费典型案例。

2024年09月21日 06:53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75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194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2023年达到3921

2024年09月20日 17:13

生态环境部14日发布《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部署了支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准入、优化环境执法、加大政策支持等4方面任务。

2024年09月20日 17:12

9月20日,记者从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全省首个企业开办地方标准在玉溪市发布。

2024年09月20日 17:06

2024年服贸会的服务贸易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3》,去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9331.2亿美元,同比增长4.9%。

2024年09月20日 16:21

我国正在部署开展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行动,以高水平开放牵引认证认可行业进一步深化改革。

2024年09月20日 16:1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