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滇池旅游度假区捞渔河公园
滇池旅游度假区
27年风雨兼程,27年春华秋实。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抓住国家重要发展机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形成以体验26个民族风情和高原体训、康体休闲为特点的两大特色品牌,在全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独树一帜。
说起27年来的可喜成就,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武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滇池旅游度假区这样一个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的开发区来讲,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开放才有希望。
产业转型升级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成立,从此翻开了开发建设的新篇章,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纪元。
作为全国唯一位于内陆省份的旅游度假区,近年来,滇池旅游度假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探索、艰苦创业,找准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发展湖滨度假、体育休闲、娱乐体验、文化创意、康体养生等核心产业,不断提高旅游度假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武斌说,2009年滇池旅游度假区全面实行实体化管理以来,始终把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发展速度连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2018年,滇池旅游度假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95亿元、财政总收入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旅游收入37.5亿元,分别为1992年的1235倍、403倍、8.3倍和59倍,是2009年的3.2倍、8.2倍、2.8倍和8.4倍。
2009年辖区面积由原来的10平方公里,扩大为现在的47.5平方公里,在海埂片区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渔片区,标志着滇池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由“一只蝴蝶”变成了“两只蝴蝶”。
海埂片区位于滇池北岸,距滇池旅游老城中心仅5公里,大渔片区位于滇池东岸,距滇池旅游市级行政中心仅6公里。辖区及周边交通路网发达,滇池路、广福路、环湖路、大渔立交以及地铁5号线、地铁7号线途经辖区,水、电、气、通讯、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备,医疗、教育以及商业设施配套齐全。
通过多年来对市容环境的精心打造,滇池旅游度假区已成为昆明市区环境最为优美、空气质量最好的区域,被誉为人居生活的“第三空间”,离繁华不远、离自然很近,是投资兴业、居住养生的理想之地。
昔日的城郊结合部,已变成规划科学、配套完善、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加强环境保护
武斌介绍,滇池旅游度假区位于“高原明珠”滇池之滨,集山水园林为一体,周围风景名胜众多,是中外游客体验“民族风情”和“健康时尚”的首选之地,也是广大市民亲近滇池、享受生活的必达之地。
1992年建区之初,度假区就将“生态立区”确定为科学发展的核心战略,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发展中,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在重要路段、节点打造具有度假区特色的生态绿化景观示范,持续提升辖区公园、生态湿地和湖滨绿地的品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提升。
2018年,滇池旅游度假区新增绿地29.5公顷,种植乔木1.6万株,建成区绿地率达到57%、人均公园绿地65平方米,两个指标分别高于全国人均水平19%和51平方米,道路和河道绿化率实现两个100%。先后荣获“美丽中国”十佳度假区、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首批全国旅游生态胜地等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滇池旅游度假区始终把发现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有的放矢,对症施策,重点抓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干部考核评价等改革任务,切实让改革释放红利、增强动力、激发活力。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富集资源要素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大力开展重点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引进了云天化、中电投、华电、大唐电力等大企业、大集团区域性总部入驻度假区,为度假区带来了税收、消费、就业、社会资本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8年,滇池旅游度假区实际到位内资47.3亿元、同比增长25.3%,实际利用外资9345万美元,同比增长16.4%。
27年来,在机遇面前,滇池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度假区作为昆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广泛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做好上合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龙舟赛、环湖自行车赛等大型赛事活动,借助外力,激发活力,进一步提升度假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 李锦兰)
2024年09月22日 07:07
2024年09月21日 07:23
2024年09月21日 06:53
2024年09月20日 17:13
2024年09月20日 17:12
2024年09月20日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