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唱大风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19-08-22 11:47:4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编者按

  百舸争流千帆竞,潮平岸阔新程起。

  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华丽蜕变,成为园区建设和改革发展洪流中一朵激扬的浪花。

  攻坚克难砥砺行,乘势而上谋新篇。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四个园区的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分别向记者讲述了园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昆明高新区建区27年以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是全国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云南省唯一),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试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特色载体”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聚集,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壮大经济规模,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昆明经开区成立27年来,一代又一代经开人发扬“求实、求变、求新、求胜”的创业精神,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在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上游水平,是云南省唯一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绿色园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以占全市0.7%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0%的经济总量,成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和经济增长极。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从此翻开了开发建设的新篇章,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纪元。27年风雨兼程,27年春华秋实,度假区抓住国家重要发展机遇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发展,形成以体验26个民族风情和高原体训、康体休闲为特点的两大特色品牌,在全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独树一帜。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成立9年以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知名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昆明市的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三园驱动”战略,扎实开展规划引领、五网建设、产业培育、招商引智、品质提升、民生改善、效能建设、平安创建“八大工程”,区域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

  昆明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迅:打造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对于高新区在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时,昆明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迅介绍,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昆明高新区经过27年的努力,已成为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作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一直奔跑在自主创新的最前沿,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率先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率先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这是新时代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的目标,我们始终以培育产业核心,不断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王迅表示,下一步,昆明高新区将聚焦特色产业,形成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紧紧围绕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总体布局,首位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以“生物多样性——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着力抓好四个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培育一个品牌,大力提升生物医药发展质量,转型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

  同时,以催化功能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特种功能材料为发展重点,逐步弥补金属新材料产业贡献下滑的缺口。加快发展IT及现代服务业。更加关注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大力培育智能图像处理、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以更加先进的IT技术和更为优质的服务质量,助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王迅说,高新区将聚力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整体提升科技孵化功能,完善孵化器管理办法,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昆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公共服务窗口平台、昆明软件与文化创意公共服务窗口平台资源聚焦、服务协同的作用,提高服务供给质量。

  开展小微企业成长陪伴、互联网+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志愿者三个专项行动,实施中小企业管理能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体系从业人员服务能力三个提升工程,树立良好的服务口碑和服务品牌。实施好“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建设”项目,整合、协调园区龙头企业研发、创新资源,搭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辐射带动的科技支撑平台,提升园区双创水平。

  他说,下一步高新区将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链条,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支持贝泰妮等企业到主板、创业板、中小板、科创板及新三板挂牌上市。

  抢抓发展机遇,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是下一步高新区必须要做的事情,王迅说,要围绕云南省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以及昆明市“188”重点产业,突出园区特色,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上市公司、大企业,在引进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方面有新突破。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武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要把度假区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系统规划。”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武斌说,旅游产业是度假区的主导产业,度假区是中外游客体验“民族风情”和“健康时尚”的首选之地。对于下一步度假区的旅游产业,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武斌介绍,近年来,度假区始终聚焦省、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重点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提质增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特色品牌活动、智慧旅游建设、旅游市场整治等重点工作,旅游业呈现出提质增效、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说起度假区的累累硕果,武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旅游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度假区共接待游客2075万人次,同比增长31.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42.1%。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311万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35%。

  他表示,度假区旅游产业体系要加快升级,云南民族村、公园1903、海埂公园等传统优势景区加快提升改造,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大渔文化旅游综合体、万景园酒店、滇池湖岸花园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周末游、养生游、休闲游、自驾游等新产品新业态日益丰富。

  接下来,度假区旅游服务设施要不断完善,旅游交通网不断延伸加密,旅游标识、游客休息站(点)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一部手机游云南”在云南民族村率先上线运营,试点全线开通了观景大坝5G网络和慢直播,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武斌表示,将树立坚定信心,保持昂扬斗志,激发发展潜力,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加快推动度假区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武斌透露,下一步将创新旅游发展理念,把度假区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系统规划,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培育新业态,大力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观光旅游、康体休闲旅游、深度体验旅游,重点推进绿地·滇池国际健康城、滇池旅游·派拉蒙昆明度假区等一批投资上百亿的重大产业项目,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

  筑牢旅游发展基础。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支持地铁5号线建设,深入谋划好传统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和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不断改善旅游住宿、餐饮、卫生、通讯、车辆和游客服务中心等方面的条件,切实筑牢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抢占旅游发展市场。基于“度假区”现有品牌,依靠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宣传和推介度假区,进一步挖掘放大品牌的文化内涵,不断扩大度假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公众认知度。

  创优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投诉平台建设,建立多级联动投诉受理机构和制度,重点打击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维护好游客的合法权益。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构建科技创新集聚区

  5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强调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创新,提升外向经济水平。昆明经开区如何贯彻落实《意见》?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表示,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从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赋予经开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任务举措,为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路径和工作着力点。

  他说,昆明经开区高度重视,组织全区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就如何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举措,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积极推进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下一步,昆明经开区将抓住机遇,用好政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以激发经济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在开放创新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激发对外经济活力,打造体制机制新优势。

  李河流认为,在科技创新方面,借鉴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试点经验,把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位,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搭建科技人才与产业推介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在科技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快创新,努力把昆明经开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集聚区。

  在制度创新方面,通过优化机构职能、优化管理体制、优化激励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再创“小机构、大服务”的体制新优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李河流坦言,当前昆明经开区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为昆明经开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昆明经开区将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增长这“一个中心”,突出大干招商引资和促进投资增长“两个重点”,强化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三个支撑”,落实项目、用地、资金政策、作风建设“四个保障”,融入和服务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昆明现代制造业创新发展基地,努力把经开区建设成为昆明高质量跨越发展引领区。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培文:加大阳宗海保护治理力度

  9年来,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致力于“旅游活区”,昆明市“后花园”建设已具雏形。对于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阳宗海保护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培文表示,通过阳宗海保护治理这几年的探索、总结和科学的分析研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是阳宗海保护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袁培文说,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将通过调整阳宗海上游农业种植结构的方式,实现从传统蔬菜种植向苗木花卉种植转变,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市农投公司、景然环境有限公司等企业,力争用2年时间把阳宗镇坝区打造成为观赏性苗木、木本花卉种植园区,把梁王山现代农业公园打造成万亩花海,逐步建设成为最美田园、最优生态、最具创意的高原特色农业展示窗口和创业高地。

  目前,现已流转土地22330亩(其中:梁王山10180亩,南国山花1200亩,阳宗镇坝区9350亩,南岸湿地1600亩)。南国山花已成为市民赏花、摄影的绝佳去处和网红打卡地,南岸湿地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年内将投入使用。

  袁培文介绍,针对农村面源污染的问题,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将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村庄污水收集处理,尽量通过环湖截污支次管进行收集,对零星分散的村庄污水按照“一村一策”的方式处理。二是强化村庄垃圾清运处置,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原则,做到日产日清。三是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成立规范化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关停阳宗海流域内4家养殖场,取缔摆衣河流域内集中养殖户,实现区域内禁养区全面禁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袁培文表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阳宗海保护好、治理好。(记者 李锦兰)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