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大经济” 转型升级发展势能强劲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4-01-20 08:35:0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文化旅游质效快速提升、绿色能源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持续稳固;园区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一批绿色铝中下游加工项目已陆续落地,绿色铝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全省口岸与产业加速融合、口岸通关效率不断提升,货运实现“能开尽开”、客运基本实现“能早尽早”……

  1月19日,记者从2024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云南省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以来,云南把壮大“三大经济”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思路和方法,统筹抓好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加快构建符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经济”立形渐稳、相连成势、成绩耀眼,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资源经济亮点纷呈

  资源经济是“三大经济”的主干,是云南发展的本钱。我省充分发挥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矿产、文旅、生物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资源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高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云南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烟草、天然橡胶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茶叶、花卉、蔬菜等8个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均突破1200亿元。

  绿色能源工业投资连续23个月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新能源成为全省第二大电源,2023年全省新能源新增投产并网装机2086万千瓦(是2022年全年的14倍),其中集中式光伏并网装机1467万千瓦,两项新增装机规模均位列全国前列,绿色能源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持续稳固。

  矿产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82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31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以锗、铟为主的稀有金属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在绿色能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带动下,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加快融合,中国绿色铝谷初具雏形,绿色铝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中国光伏之都、全国新能源电池基地加快建设,“新三样”优势产业持续向下游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产业链,集群集聚发展积厚成势。2023年1月至11月,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3%、62.9%,拉动电子行业连续17个月保持25%以上的高增速、第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新材料产业在稀贵金属领域突破研发关键技术10余项,稀贵金属、钛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显著。

  文化旅游质效快速提升,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帽天山、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1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4万亿元,分别增长24%、52.3%,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29%、130%,“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世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此外,2023年前三季度,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正加快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玉溪、楚雄等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生物资源潜力不断凸显。

  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园区经济筑基蓄能

  园区是产业强省的主引擎、深化改革的先行区、科创资源的聚集地。我省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推动园区经济迈出坚实步伐。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80%以上的开发区制定并公布了权责清单,制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引导开发区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推动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重点园区集聚、延链补链强链,2023年1月至11月,6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2%。

  在完善软硬件设施方面,我省安排省预算内投资约15亿元、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约260亿元,支持园区必要紧迫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全省89个开发区均实现5G网络和千兆光网有效覆盖。推动智慧园区、零碳园区建设,认定17个绿美园区、10个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企一策”培育指导创新型企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7个高新区累计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17家、占全省的比重接近50%。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组建了云南省锡铟、铜铅锌、新能源材料、绿色铝材产业等4个产业创新联合体,2023年立项支持创新联合体攻关项目10个。同时,用好沪滇合作平台,推动上海6个国家级经开区与我省5个国家级经开区、安宁产业园区以及上海金桥综保区与昆明综保区签订合作协议,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运行,沪滇园区、产业项目合作深度推进。

  成立金融服务园区发展专班,搭建“政银企担”对接平台,加大对园区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2023年1月至11月,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9%、高于全省42.2个百分点,开发区工业投资增长37.9%、高于全省17.3个百分点,开发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园区经济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进一步凸显。

  着力把开放作为支撑云南发展最大变量 口岸经济全面提速

  口岸经济是云南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我省抢抓开放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口岸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重要作用,努力将“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口岸经济加快发展。

  省委、省政府相继印发《云南省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年)》《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1+3+4+N”的口岸发展布局(以昆明国际枢纽口岸为核心,以磨憨、河口、瑞丽重点枢纽口岸为龙头,以清水河、猴桥、天保、关累港物流节点口岸为支撑,其他普通口岸和边民通道协同发展),并陆续出台了支持磨憨、瑞丽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若干政策和支持河口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口岸智慧化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磨憨、河口、瑞丽(含畹町)、腾冲猴桥、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项目实现上线试运行,智慧口岸建设走在全国“第一方阵”。统筹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安排9亿元支持磨憨、瑞丽、河口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口岸城市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积极推进口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雅戈尔集团、音皇电子科技公司、江苏新东旭集团等一批企业落地沿边口岸地区。加工制造、商贸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初具规模。边境贸易快速恢复、日趋活跃,2023年口岸进出口货值增长8.7%、货运量增长32.2%,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新表示,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是云南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打造综合优势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切合云南实际,是务实有效的,云南省将持之以恒抓下去。  (记者 张红波 赖蕊 饶定烈)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排名全省第8位;产业投资增长21.8%,占比达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排名全省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排名全省第8位

2024年02月28日 15:26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