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光明村鸡茨坪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闹景象——工作组入户调查、农家乐接待游客……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近年来,当地探索出“五联模式”,为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找到了“钥匙”。
“五入” 振兴产业奔小康
被核桃林围绕的鸡茨坪村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该村采取土地入股、核桃入社、产品入网、院子入景和劳力入园等“五入”振兴产业。
鸡茨坪村民龙梅斌将自家的10余亩土地流转给当地的龙头企业开发经营,年收入增加近3万元。“除了土地流转,我还可以到公司里务工,每年工资收入又是2万多元。收入比过去多得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龙梅斌笑着说。
目前,鸡茨坪农户承包期内的150多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公司进行合作,农户收入达400多万元。该村还将古树核桃交由合作社统一管护运营,2017年村内72棵古树核桃2年的果实采摘权在上海扶贫义拍,收入达218.4万元;1320株核桃流转给旅游公司,群众直接收益达170多万元,依托核桃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
村内还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2018年销售量500余单,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不少传统农家小院变成集休闲、度假、美食、民俗风情文化为一体的农家乐,周边农户75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增收180多万元。
户有技术 村有乡愁
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光明村坚持做好“教学中育、群众中培、企业中带、社会中引”,重点抓好“项目中练”。如今,光明村内的优秀青年、创业带头人、泥石木匠等,也纷纷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发展中。
“全村共有劳动力资源近800人,提高大家的技术技能水平,是村上一直长期努力做的事情。”光明村委会主任魏定奎介绍,如今,村上已组建了人才库,下一步将通过开展系列技能培训,让每家每户的骨干劳力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2019年内,将计划实施农家菜烹饪培训、乡村旅游服务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业培训等,全面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拓宽就业渠道。
“现在村里技能的短板逐步补齐,但村庄文化建设还是比较薄弱。”鸡茨坪村民小组长张会祥说。
问题找准了,说干就干。光明村通过讲好唐标铁柱、史迪威公路、博南古驿等历史遗存背后的故事;开发和保护好特有传统民居、民族服饰、民族祭祀、民族语言、民族葬礼等优秀文化元素;做优美食产业,把核桃宴、卷粉、火腿等彝家美食进行推介,打好历史文化、核桃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五张牌”,着力振兴文化,留住乡愁。
“五联”强组织 “五有”保生态
在鸡茨坪村,党员户家门口都悬挂着“共产党员户”的牌子。“党员+农户”在村里全面推行,农户有困难找挂钩党员已成为常态。通过采取“思想联员、班子联责、发展联户、管理联动、服务联心”五条措施,光明村委会切实把组织振兴抓实抓牢。
“农户和党员结对子,支委、党小组长分片包组连户。”光明村党总支书记杨雪明说,光明村党总支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群众、群众自觉参与,齐心协力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光明村。为保护好生态,光明村做到“五有”——护山有队,组建护林队伍,加大巡山管理;管水有制,成立管水委员会,加大村内水资源的管控;种田有标,在粮食、蔬菜、中药材和特色生态养殖中,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饲料喂养的范围和标准,保证光明出产的食品天然、绿色、无公害;植绿有责,成立生态委员会,守好自家“责任林”“责任山”,植绿护绿责任到村到组到户;保洁有约,成立垃圾清运公司,常态化、制度化落实“户日常清扫、组定点收集、村定时清运”工作机制。真正让群众生活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 (李庚昌 熊贵才)
2024年09月22日 07:07
2024年09月21日 07:23
2024年09月21日 06:53
2024年09月20日 17:13
2024年09月20日 17:12
2024年09月20日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