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嵩明县小街社区是小街镇集镇核心地带,人口密度大、公共空间少、村内道路窄,导致“露天街边坐”“无处话家常”成为群众心中幸福感的减分项。5月份以来,小街镇党委以为群众办实事“三个一点”为抓手,在小街社区卖柴街居民小组倾心打造复古文化休闲长廊,搭建居民幸福生活的载体平台,让群众身边村容村貌、干部队伍精气神、群众幸福感安全感都有了“一点点”的提升,形成了一道链接群众满意度、撬动群众幸福感的连心廊。
气质提升,村庄变美了
一盆盆新鲜的绿植、两段古香古色的长廊、三五成群前来休憩的群众很难想象三个月以前,这片土地还只是一个老旧的小篮球场,一排排临街露天而放的旧沙发就是群众茶余饭后休闲的全部“家当”。由外而内增颜值。文化休闲长廊建设筹资逾20万元,涵盖长廊建设60米、增设围栏40米、设立宣传展板38幅、民宅外墙粉刷200平方米、绿化种植540株以及设置休憩卡座、景观灯具、监控设施、标识标牌等,既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扮靓了社区环境,让居民身边多了一处“打卡地”,又通过一排排醒目别样的宣传板组成了小街社区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明、文化、文艺氛围。由内而外提气质。文化休闲长廊内外设置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敬亲、和谐邻里、文明乡风等涵养精神文明的小故事、小贴士、小案例,全方位地展示了底蕴深厚的文化、清正廉洁的精神、感人肺腑的孝义。同时,长廊进一步连接了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大院和村级文明实践场所,初步形成了“薛家大院—休闲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精神文明实践网络,辐射到周边近2000名群众,为社区增添“文化味儿”、培育“文化人儿”,让村庄美不仅体现在“颜值”,更体现在“气质”。
党员带头,干劲更足了
建设休闲娱乐场所是大多数群众的诉求,也是让村庄变美、变好的民生实事,然而因为担心施工噪声、扬尘等问题遭到了选址周边10户居民的反对。
干部当“宣传员”。为了让更多群众都能满意,社区党委发动卖柴街小组干部多次到持反对意见的群众家中收集意见、做思想工作,承诺施工时间和日期,确保不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并邀请村民代表到邻村进行观摩和学习。在看到其他村变美的现实后,持反对意见的群众也最终同意了长廊改造。党员当“包工头”。为了节约工程支出和带动更多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党员纷纷化身“包工头”主动认领工程任务,并将绿化种植、围栏粉刷、水泥花盆制作等力所能及的工程都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清单和“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长廊建设除主体建筑外,未支出其他人工成本。群众当“设计师”。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纷纷变身设计师为长廊改造建言献策,自发加入到了社区微改造和配套绿化的设计中来。在群众的“意见众筹”下,长廊增设了监控设备和石质小桌子,将原本定制的实木花篮改为手工“DIY”的水泥花篮已经形成人人行动、人人维护、人人创建美好家园的良好工作格局。
安全幸福,群众满意了
休闲长廊的建成不仅是对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回应,也是保障群众安全的实践。共建,更安全。长廊建成后,原本露天放置的旧沙发纷纷“下岗”,往来的群众也正式告别了“大车身边过,泥土沾满身”“晴天日头晒,雨天不出门”的尴尬境地。群众放心自家老人去谈家长里短,放心自家小朋友去玩耍撒欢。夜幕时分,工作一天的人们在场院上跳起广场舞,共享幸福的乡村生活。共管,更整洁。文化长廊管护纳入村内保洁机制,由村内保洁员进行每日两次打扫,让大家玩得更安心放心。村内干净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追求起了家内干净,自觉在闲暇时养花种树、美化庭院、打扫卫生、清理垃圾,营造出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共享,更幸福。文化长廊既是居民休闲乘凉的地方,又是居民协商议事的场所。在这里大家能畅所欲言,既能收集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又能不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近距离听民声、知民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把问题诉求解决在家门口,成为解民忧纾民困的“大本营”。也能开展户外宣传宣讲,常态化开展培育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实现便民服务 “零距离”和宣传教育 “接地气”,在潜移默化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新风,使之成为开展党性教育的“新地标”。
( 詹妮 李若琳/文 李勉/图)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