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金秋九月,在勐腊县瑶区瑶族乡随处可见的瑶族小长鼓舞、瑶绣等非遗传承人的身影,溢出浓厚的非遗传承氛围。引进传承瑶族歌舞文化产业,盘活传统文化资源,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建设非遗保护传承体验馆,打造“农文旅”综合体的非遗地标……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瑶区瑶族乡,非遗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融入瑶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一些非遗已经成为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瑶区瑶族乡瑶绣培训班
这得益于近年来瑶区瑶族乡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通过培养非遗人才、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加强非遗活化利用和探索“非遗+”模式等四项举措大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探索实现非遗的创新发展和活化利用,推动非遗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
学习探讨的瑶族非遗文化传承人
勐腊县民族文化氛围浓厚,其中异彩纷呈的非遗引人瞩目:勐腊县拥有县级以上瑶族非遗代表性项目一项(度戒〉,其中州级1项;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人,其中州级3人、县级4人。
为保护好、利用好非遗,瑶区瑶族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勐腊县瑶区瑶族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校地合作,邀请专家学者为瑶区瑶族乡的非遗工作问诊把脉。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大非遗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
其中,“勐腊县瑶区瑶族乡瑶族特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程”成功入选2022年度勐腊县的启航计划,致力于培养瑶族特色文化传承人才及建立瑶族特色文化基地,计划培训学员约3000人次。目前已建立1个总基地、4个分基地、1个传习所。项目围绕“建设一个平台,培养一批人才,打造一个品牌”的“三个一”任务目标,有助于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动非遗项目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带动瑶区瑶族乡瑶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有效赋能乡村振兴。
瑶区瑶族乡瑶歌演唱
和全国各地一样,每当夜幕降临,瑶区瑶族乡村寨的大小广场也乐声嘹亮,妇女们成群结队地跳起广场舞。只是这里的广场舞和别处不同,是结合瑶族长鼓舞和广场舞融合创新编排的小长鼓广场舞。这是瑶区瑶族乡开展传统与现代融合传承推广非遗的举措之一,通过舞蹈骨干“送课上门”,现场教学,深受群众喜爱,很快就推广开来,进一步掀起了全民传承非遗的热潮。
同时,瑶区瑶族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训、讲座和宣传推广,营造浓郁的非遗传承氛围。西双版纳(瑶族)盘王节、“一(乡)镇一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业余团队文化惠民演出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瑶区瑶族乡每年都会开展,群众参与热情高涨;邀请非遗传承人举办瑶族织锦、瑶族婚俗、瑶鼓制作、非遗美食等培训班;实施非遗进校园、进农村(社区)、进景区、进机关、进企业“五进”工程,让非遗融入群众生活。
举办瑶乡特色的非遗传承瑶歌演唱会
加强非遗活化利用,开拓文化振兴新路径。让非遗产生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才能得到传承和创新。为此,瑶区瑶族乡通过合理开发和转化利用,打造非遗特色精品和品牌文化、积极探索“非遗+”模式,推动非遗与“农业、文化、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增强非遗生命力,提升非遗价值。
当地企业瑶山泉矿泉水开发有限公司,深挖州级非遗项目“瑶药药枕制作技艺”,开发健康枕品、民族手工艺系列产品,把三七做成地方可持续的产业链,形成非遗特色品牌,年产值500多万元,产品远销省内外及香港等地区,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
在数字经济以及“农文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瑶区瑶族乡大力推进“非遗+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瑶区瑶族乡将“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引进具有市场潜力、带动就业强的鼓舞文化产业,建立乡村振兴车间,在盘活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目前新村已有80多名村民参加培训和生产,每月人均增收约3000元。
针对传播多元化时代要求,瑶区瑶族乡推进“非遗+互联网”的方式,通过线上平台及网红直播等方式推广非遗项目,以经营推动产业、以产业推动经济发展。2022年“非遗和文化自然遗产日”,瑶区瑶族乡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瑶乡迷人光彩”为主题,通过线上展播和线下展览方式传播非遗项目,带动了非遗消费。在第二届直播电商节(昆明)上,沙仁村光明一组瑶绣合作社的绣娘向全网直播瑶绣技艺与瑶绣文化,吸引了众多媒体围观采访。
瑶区瑶族乡还利用本土网红的力量,“招揽”了一批研学旅游团队到瑶区瑶族乡,体验非遗魅力,感受瑶乡风情。值得一提的是,瑶区瑶族乡正在建设非遗保护传承体验馆,将成为“农文旅”综合体的非遗地标,充分展示瑶区瑶族乡非遗保护成果,有效提高非遗项目的影响力,推动非遗活化利用,助推“农文旅娱”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