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玉珍:小小绣花针 绣出大产业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3-10-11 15:03:2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时下,在武定县被称为彝族刺绣“一朵花”的普玉珍再次受到业界的关注,她用数年时间完成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和《清明上河图》两幅刺绣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赞许。


图为普玉珍在传授刺绣技艺

  遵循祖传学绣艺

  普玉珍从小就被家里的长辈们寄予厚望。她的爷爷是当地受人尊敬的毕摩,奶奶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

  据其回忆,她在四五岁的时候,爷爷发现她聪明好学,就一笔笔教她学作画,奶奶和母亲手把手教她学刺绣。经过长期的刻苦磨炼,普玉珍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刺绣基础,并熟练掌握了各种刺绣技法。

  周围熟悉她的人介绍,她8岁时绣的《老鼠娶新娘》,两个小老鼠抬着轿子,一步一颠地行走,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童趣,获得了远近刺绣高手的好评。

  12岁那一年,她绣的一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图,已经达到较高水准,被一位德国收藏者以高价买走。

图为普玉珍刺绣作品《老鼠娶新娘》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加,加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普玉珍的刺绣作品视野更加开阔,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手法更加深沉自然,其作品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认可,在楚雄当地成为业界“翘楚”。

  2010年6月,普玉珍被命名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8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服饰)传承人。

  为了使彝族传统刺绣技艺得到更好地传承,普玉珍先是向儿媳、女儿传授刺绣技艺,后来开始向更多的彝族妇女传授。

  一艺多元助发展

  在武定县成千上万的绣娘中,国家级民族服饰传承人普玉珍就是其中一个。

  早在2013年11月10日,在深圳“编织梦想·绣美彝山”展览中,来自武定县猫街镇的彝族妇女普玉珍就成了“明星”,在她的一幅老作品“唐卡”展览前,参观者纷纷拍照留念,甚至有人出价50余万元购买。

  2005年,普玉珍开门授徒。2012年6月,普玉珍成立了雄冠彝绣协会,会员由最初的120人,发展到现在的1380多人。

  在武定县城经营的彝绣门店,常年加工刺绣产品,年生产大小工艺品达20000余件,生产彝族服饰5000余件(套),利用代销、直销、网络多种营销渠道,将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年产值近200万元。

  普玉珍告诉记者,她除在家乡传授技艺外,还向周边几个县的许多彝家妇女传授,她们既是自己的学生,也是合作伙伴。

  为此,她将作品样图描绘绣好之后,把绣布和丝线分发到各家,让她们在放牧牛羊、农业生产和家务活计的空余时间进行刺绣,然后把绣好的作品交给她,每月即可获得一两千元的报酬。

  如今,普玉珍随着知名度的增大,各地彝绣培训机构都纷纷邀请她去讲学。2018年至今,举办培训班40多场/次,培训绣娘达27000余人。

  用普玉珍的话说,她把祖传下来的几十个种类、上百种绣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姐妹们,希望她们也能够像自己一样,自食其力。同时,通过传承彝族刺绣的古老手艺,使彝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绣花针“绣出”大产业

  “为了让彝绣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几乎把所有的精力、财力都放在培训上了。我不能让彝族传统刺绣失传,我们要让彝绣这个指尖上的千年瑰宝在几百年、几千年后更加绚丽多姿。”普玉珍说。

  武定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彝绣以概括、变形、夸张、挑花、扣花、十字绣、平绣和点、线、面交融的手法,吸引和征服了国内外众多的闪光灯和眼球。其蕴含的文化、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使得“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在现代服饰、家居用品和小件装饰上呈现出动感与静态、现代与古典的融合之美。

图为《绣出一片新天地》

  小小绣花针,托起大产业。近年来,武定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委《关于加快推动彝绣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高度重视以彝绣产业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加快民族文化强县建设。

  规划发展中,抓住沪滇文化帮扶协作这一难得机遇,与上海知名文化企业合作,让深藏于彝山之中的民族文化瑰宝焕发出耀眼的时代风采,让民族服装服饰插上“创新、时尚”的翅膀飞向全国、飞向世界。(记者 张珂 通讯员 朱建学 叶宏友 文 /图)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排名全省第8位;产业投资增长21.8%,占比达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排名全省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排名全省第8位

2024年02月28日 15:26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