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来时不过九月九,去时不过三月三”,这是高原精灵黑颈鹤与寻甸横河梁子湿地不变的约定。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过后,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迎来了第一批越冬候鸟。
保护区,是黑颈鹤东部种群最南端越冬地,也是昆明市唯一的黑颈鹤越冬之地。
11月7日,首批一家4口(2成2幼)黑颈鹤飞抵保护区,正式开启越冬模式。截至12月10日,飞抵保护区的黑颈鹤已达72只。随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到寻甸越冬的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预计今年将达到或超过100只。
“高原精灵”黑颈鹤 李继华摄
加大力度守护候鸟家园
12月6日清晨,天空微亮,本报记者和同城媒体记者一行来到保护区。站在保护区横河老管护站前,能清晰地听到对面山坡传来的阵阵鹤鸣。循着鹤鸣声,可以看到山腰处休憩的黑颈鹤。7点40分左右,成群结队的黑颈鹤在保护区绕行飞翔后,飞向山下的沼泽海子,开始了一天的分散觅食。
资料显示,保护区总面积7217.32公顷,是典型的切割山原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最低海拔2017.1米到海拔2996.2米的最高峰小海梁子,区内山体高大,顶部平坦,是一座夹在普渡河断裂带与小江断带之间的山地。在山地顶部的残余高原面上,散布着一些古河谷、凹陷洼地及河溪的汇水洼地;在低洼部分,有多个积水形成的沼泽湿地,从南到北分布有烧贼坝、大白龙、分赃海、三角、羊塘、草煤塘、小海、水城8个“海子”,为黑颈鹤创造了极佳的越冬环境。
鹤舞寻甸 李继华摄
经多年观测发现,保护区黑颈鹤活动的主要区域为羊塘海子以及周围的山坡耕地。其中在羊塘海子退耕还湿地、附近湿地与草甸的活动时间较长,草煤塘、三角、烧贼坝、大白龙等沼泽湿地,为黑颈鹤的次要活动区域。若无村民上山耕种,黑颈鹤多在羊塘海子以及周围山坡耕地区域活动觅食;若受到村民上山耕种收获等生产活动干扰,它们则分散到次要活动区域活动觅食。人为活动干扰强度比较大的时候,受到惊扰的黑颈鹤会飞到距离耕地较远的山坡中部或上部的草地灌丛停留活动。待人为干扰消失后,黑颈鹤又返回羊塘海子沼泽湿地以及附近的耕地觅食活动。
据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马庆兵介绍,上午7点40左右,黑颈鹤会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外出觅食,傍晚返回横河老管护站对面山坡中上部栖息。遇大风天气时,鹤群会到山梁背面栖息。
保护区风光 鲁宽摄
黑颈鹤越冬的主要食物是耕地中的昆虫、小马铃薯、蔓菁、荞麦、菜籽等,还有沼泽草地中植物的根和茎。为了确保黑颈鹤安全健康完成冬旅生活,多年来,保护区管护局早早就做好准备,为黑颈鹤备足口粮。每年年初,保护区管护局就开始越冬候鸟(以黑颈鹤为主)食源基地建设工作。今年,保护区管护局种植了洋芋30亩、荞麦20亩、萝卜3亩,准备了玉米3吨,10月又在大白龙、羊塘等海子投放本地鱼苗11万尾,供黑颈鹤等越冬候鸟食用。
鹤舞寻甸 李继华摄
越冬黑颈鹤数量逐年增加
“截至12月10日,先后来了72只黑颈鹤。陆续还会再飞来一些,一般到12月中下旬,保护区的黑颈鹤数量才会稳定下来。预计今年将达到或超过100只。”马庆兵说。
为给黑颈鹤提供一个人鹤和谐的越冬环境,保护区管护站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2019年经昆明市政府批准同意,保护区聘请了12名外聘人员,加强日常巡护监测。在南北横河、水城两个管护站设立了固定堵卡点,对外来人员进行政策讲解,劝返人员进入保护区,持续降低人为活动干扰影响。2021年,保护区聘请8名公、检、法、司“法治护鹤员”,与寻甸县检察院联合成立“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基地”“寻甸县黑颈鹤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工作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执法巡护,全域做好黑颈鹤及野生动物动态监测。
保护区湿地风光 鲁宽摄
为增强广大群众对建立保护区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保护工作,近年来,保护区管护局、管护站采取集中授课、宣传到户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今年,保护区还依托寻甸黑颈鹤管护局宣教馆,面向全社会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在保护工作中,保护区管护局积极对接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承保机构,开展黑颈鹤肇事补偿面积核查工作。自2017年至今,保险公司共向受灾群众赔付补偿金50余万元。
此外,保护区管护局还与周边各村委会探索组建以村委成员、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为核心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凝聚合力,携手建设宁静、和谐、美丽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的白色油菜花 李继华摄
通过实施系列保护措施,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2022年,保护区完成第三次综合科学考察。对比2012年,保护区鸟类增加104种,新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4种;维管束植物增加198种,新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黑颈鹤数量也从2017年的47只,恢复到2022年的87只,5年增加了40只。
守望黑颈鹤 鲁宽摄
了解多一点 >>
黑颈鹤为鸟纲、鹤形目、鹤科、鹤属的大型涉禽,是唯一一种终生生活在高原的鹤类,于1876年由俄国探险家尼古拉·普热瓦尔斯基在中国青海湖首次发现并命名。由于种群数量稀少而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的分布区主要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冬季也有少量的个体在高原边缘区域越冬。目前记录有黑颈鹤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不丹、尼泊尔、缅甸、越南以及克什米尔地区。目前全球黑颈鹤种群数量大约为16000只,绝大多数分布在我国境内。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东部种群最南端越冬地。据当地群众描述及1994年4月云南大学何晓瑞教授实地考察记录,20世纪90年代以前,寻甸县六哨乡、先锋乡、金所街道周边的黑颈鹤数量在300只左右。后因多种原因导致湿地面积严重萎缩,旱化加剧,黑颈鹤赖以生存的湿地被严重破坏,导致该地区的黑颈鹤种群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正式挂牌成立后,通过实施一系列抢救性保护措施,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数量逐年稳定增加,2017年47只,2018年58只,2019年74只,2020年77只,2021年85只,2022年87只。(记者 鲁宽)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