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家书是亲人间感情的纽带,千百年来,承载了人类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每一封家书都蕴含着亲情的温暖,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怀念,让人不由想到了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心中感慨万千。
战争岁月中,左权给母亲、妻子和其他亲人写了许多深情而又感人的家书,承载着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革命者对亲情的无限眷恋以及誓死赴国难的宏伟决心。左权在人生弥留之际仍保持乐观的心态,信中诉说着对家人的思念,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伟大的、光明的。”一封封短短的家书,浓缩了他舍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民族革命情操。在他殉国的前三天,寄出了最后一封家书,信中满是对妻女的爱意:“我担心着你和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地恢复身体……”字里行间都是侠骨柔肠,是对万家灯火下亲人聚首的真切渴望。
铁骨铮铮、满腔赤子的豪情体现的是一个“勇”字,满怀思念、血浓于水的亲情体现的是一个“暖”字。从那些书信中我体悟到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孝义慰忠魂的艰难取舍,没有日夜守候陪伴,却通过文字将亲情思念穿透得细致入微,叫人动容;我读懂了车马很慢、书信很长,一生只够爱一人的忠贞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在平淡冗长的生活中将爱情演绎得真切而又生动;我感受到了父爱磅礴如山,血脉之亲难以割舍的深沉与无奈,就像一潭清澈的湖水,波澜不惊,却宁静致远,默默无闻只愿为子女换取一世阴凉。
重读抗战家书,是为了缅怀过去,在“国家振兴、民族解放”的召唤下,多少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将满腔热忱以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事业,浇筑成一座座屹立不倒的历史丰碑。历史可以被遗忘,岁月能抹平伤痕,却无法拂去后人情感的共鸣,现如今,我们再次诵读一封封红色家书时,从中汲取到的精神养分越发显得历久弥新和难能可贵。正如鲁迅所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重读抗战家书,是为了珍惜现在,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当怀着无限感恩之情领会抗战英雄的深明大义,敬畏那些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洗涤心灵尘埃、激励斗争精神,在未来漫漫人生路上自信前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书信已经不再流行。记忆中我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给父亲写过一封信,那是在我中学时代,父亲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我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书信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信件也早已杳无踪影,但我想那是我和父亲最原始、最坦诚的心灵交流方式了吧。爸爸因公牺牲在了脱贫攻坚的岗位上,倒下前仍和贫困村的书记商谈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事宜。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那一本本整齐的工作记录本镌刻着他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诉说着他踏过的每一片山川河流的故事,那一身凛然正气、平易谦和无声浸染着我。
时光荏苒,革命英雄故事被历史掩埋,却精神永存。花开花落,亲情在心间无限肆意生长,却越发浓烈。无论是从先辈们身上感悟到的、还是亲身经历的,每一份力量都来自于坚定的信念。作为后辈,我不仅要秉承父亲的遗志风骨,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把那坚强刚毅的品质代代发扬相传下去,更要感念先辈们舍生取义换来的和平盛世,学习红色文化,砥砺初心使命。
追思革命先烈、传承品读《红色家书》,不仅增强了党性修养,更激发了工作热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产党员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品格,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在实践中学思践悟、明辨笃行,在时代的坐标上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感悟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以史为鉴,把握现在,面向未来;诵读家书,是为了更好地追根溯源,心有所依,情有所归。任何时代,红色文化都值得被推崇和赞扬,它犹如一座明亮灯塔,在远方引领着每一个前行的路人,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回望来时路,尽是甘甜与芬芳。(赵秋燕)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