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物种巧家五针松三代幼苗首次“安家”野外

来源:新华社 2024-06-17 16:17:2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6月12日,工作人员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开展巧家五针松三代幼苗移植工作。新华社发(张顺富 摄)

  新华社昆明6月16日电(记者 林碧锋)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巧家五针松是全球极危物种。记者16日从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获悉,科研人员日前抓住雨季黄金期,将人工繁育的1000株巧家五针松三代幼苗首次移植野外。

  巧家五针松,学名五针白皮松,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仅分布于我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的珍稀树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危物种,目前发现存活的野生植株仅35株,分布于巧家县玉屏街道杨家湾村、中寨乡付山村不足1平方公里的狭窄区域内。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巧家五针松野生植株分布区及周边近1100公顷森林被纳入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自发现以来,当地联合有关部门和机构对巧家五针松野生植株实施就地保护,并通过野外种子采集、种子萌发实验、幼苗栽培等措施,逐步实施种群回归、近地移植、迁地移植,对该植物进行科学研究和抢救性保护。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胡艳萍介绍说:“通过多年监测,我们在林下没有发现巧家五针松自然更新,因此只有靠人工繁育来扩大种群,最大限度保护这个极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这是6月12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拍摄的巧家五针松幼苗。新华社发(张顺富 摄)

  受巧家五针松野生植株自然衰退、生境特殊等因素影响,其种子采集较为困难。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于2023年开始采集二代种进行人工繁育,并成功培育1000余株三代幼苗,其中1000株此次被移植于巧家县金塘镇梨树村一个新移植点。

  “这是我们首次在野外移植巧家五针松三代幼苗。”胡艳萍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监测移植后的情况,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巧家五针松三代幼苗的成活率、生长和健康等状况,这也将为我们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巧家五针松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据介绍,经过30多年保护,巧家五针松种群规模稳步增加,目前已累计实现人工繁育8000余株,保存幼苗幼树4000余株,其中巧家县境内移植存活3000余株,昆明、楚雄、大理等不同生境地共移植存活1000余株。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记者16日从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获悉,科研人员日前抓住雨季黄金期,将人工繁育的1000株巧家五针松三代幼苗首次移植野外。

2024年06月17日 16:17

近期线上线下“618”购物促销已拉开帷幕,云南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不入坑”。

2024年06月17日 16:16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版,近日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2024年06月17日 16:12

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转型升级持续,运行总体平稳。

2024年06月17日 16:08

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了7起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

2024年06月17日 16:00

针对近日有自媒体称转融通一天新增近1.7亿股,证监会新闻发言人6月16日就相关情况答记者问。

2024年06月17日 16:00

  这里是滇文化的发祥地,是航海家郑和的故乡,也是世界四大磷都之一。如今,她又以“高原花都”的美名蜚声海内外。这便是晋宁。

2024年06月17日 14:53

16日开幕的2024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发布了《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报告(2023年)》。

2024年06月17日 09:33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16日18时联合发布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这也是我国今年首个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2024年06月17日 09:29

日前印发的《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各地原有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整合为30项,促进生育服务提升优化。

2024年06月17日 09:21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