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记录有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农业农村部公布应对方法

来源:人民网 2024-04-17 16:04:0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人民网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 李栋)生物入侵是全球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已记录有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是世界上生物入侵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外来物种入侵我们该如何应对?

  近日,农业农村部举行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现场灭除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总结防控工作经验做法,组织防控技术培训交流,开展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综合治理技术示范。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根据外来物种对我国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类:有益于国民经济的物种、利大于弊的外来物种和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华认为,外来物种主要通过自然入侵、无意引入、有意引进三种方式进入我国。

  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活动提出,要落实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安排,坚持遏增量与清存量相结合,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不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水平。

  活动强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成果挖掘应用,聚焦重大危害入侵物种和重点区域,持续抓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

  一是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基础上,以重大、新发外来入侵物种,以及边境地区、粮食主产区等高风险区域为重点,布设常态化监测点位,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常态化监测预警。

  二是针对薇甘菊、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科学划定典型发生区、前沿扩散区、潜在风险区,分区域、分物种选取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治理措施,及时组织防控灭除,有效控制发生危害。

  三是坚持边监测、边治理、边宣传,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普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知识,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外来入侵物种,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一般而言,外来物种入侵在早期危害并不明显,往往很容易被忽略,然而当等到它大面积暴发后,再去防治就非常困难,所以防治生物入侵的关键,首先在于谨慎引种,防大于控。”杨华说。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2024年04月17日 16:04

近年来,曲靖市师宗县坚持以企业满意为导向、以精细服务为抓手,全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政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

2024年04月17日 15:56

园区今年计划培育4户规上工业企业和1户批零业企业,新增1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4年04月17日 15:55

临沧市以云南省“科技副总”选聘为契机,聘请邓军、夏丽飞、于龙凤分别担任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奕华农业生物有限公司副总

2024年04月17日 15:54

连日来,在巧家县的田间地头、设施大棚,总能看到农技专家人才忙碌的身影。

2024年04月17日 15:53

近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赛迪创新百强区(2024)。其中,昆明市官渡区入围,排名第55位,是云南省唯一上榜的县区。

2024年04月17日 15:47

积极探索一条流域治理、整片开发、多措施配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保水土、美生态、富百姓”的“小流域+”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2024年04月17日 15:42

把河道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宣传、巡护、保洁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意识,全村5条河道全部由“河长制”实现“河长治”。

2024年04月17日 15:41

春和景明,沧源佤族自治县小黑江两岸草木葱茏,临江远望,只见碧波荡漾,山水相映。

2024年04月17日 15:40

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16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共同出席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座谈会,同与会企业家交流。中德两国20多位企业家出席。

2024年04月17日 15: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