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原标题:“沿着海丝看发展”系列述评之二 融通内外 海丝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了从愿景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转变,中国与相关各方一道,通过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建设成就。
海上丝绸之路是蓝色的纽带,一端连接起中国这一东方大国,而另一端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
日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明星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发展情况总体良好,成为持续低迷、复苏多艰全球经济贸易的一个亮点,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满载出口货物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鸣笛启程。钱旭升摄
港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关键载体。交通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1.9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6%和8.9%。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完成1.5亿标箱,同比增长4.8%。
陈明星分析指出,以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城市为例,宁波正在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海陆联运的枢纽城市,前五个月对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1661亿元,同比增长11.9%,宁波舟山港吞吐量连续十几年位列全球第一,并仍在不断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航班开发力度,航线数增加至120条,沿线国家年集装箱量约占总箱量的四成。
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凭借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商投资。2023年第一季度,共引进高质量产业项目200个,总投资达到643亿元。
“海上丝绸之路是链接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桥梁,促进了沿线国家地区之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的互联互通水平。”陈明星表示,多边贸易和投资快速发展,覆盖农业、制造业、旅游业和服装纺织业等各个行业,产业门类丰富,自贸区、物流中转基地、产业园区以及跨境经济合作区成为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形式。
广西北部湾港北海码头铁山港码头内,一艘远洋货轮正在卸货。人民网记者 李栋摄
南海丝路,合浦始发。在广西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每天都迎接着天南海北的参观者。在这里,与海丝相关的文物丰富多样,尤以“碧海丝路”展厅人气最旺。最具浓厚地方特色的陶器,生动展示了汉代合浦地区汉越文化与海外文化走向融合的历程,而琥珀、玛瑙、琉璃等大量饰品,则见证了北部湾地区与域外开展商贸、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陈明星表示,放眼当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了良好进展、成果丰硕;展望未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或将呈现可持续性、多元化和数字化等特点。此外,海洋为沿海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靠海吃海”,更沉淀了深厚的海丝文化底蕴,为它们搭乘融通内外的发展东风提供了更多新机遇。
他认为,新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新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国家和地区间经贸往来和社会交流的硬件基础,发展落后的沿线基础设施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
二是共同应对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挑战。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危机对具有高度生态敏感性和脆弱性的海洋和沿海地区城市造成了威胁,亟需推动沿线国家地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人员往来、人才流动。通过充分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优势和多元文化资源,推动在海洋文化、旅游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提升沿线国家地区民众的社会福祉。(记者 任妍 李栋)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