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阿卡善·提帕嘉
编者按:6月底,老挝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阿卡善·提帕嘉和《人民报》、巴特寮通讯社、老挝国家广播电台、《新万象报》的同行们来到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感受中老边境的发展脉搏和中老边民的幸福生活。
阿卡善·提帕嘉说,一开始以为此行是出差,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走亲戚”。让我们来听听,老挝媒体人的所见所闻。
听说中老边境经常举办“国际老庚”大赶摆,带着一连串的好奇与向往,我们来到了勐腊县勐满镇曼烈村。
中老边民们在干净整洁的主干道两侧摆了上百个摊位,这里卖的食物跟老挝差别不大,每一样我们都很熟悉。穿着民族服饰的人们在街边购物,在吊脚楼下聚餐、嬉戏。他们亲切的笑容,让我忍不住说出“沙摆迪”(意为“您好”)。
除了老挝国家广播电台的坎贡·吉迪昆40年前到过勐腊,其他人都是初来乍到。一路上坎贡大哥不停念叨记不清哪儿是哪儿了,但不变的是傣家特色的居住环境以及当地人热情、真诚的微笑。
在中老友好村寨“友好家庭示范户”家,我们遇到了波坎峰大叔,他是曼烈村的兽医,也在老挝待了很长时间,我们在交流上几乎没有障碍。“经常有老挝亲戚打电话来,让我去给他们的家畜看病、打针,我骑着摩托车就过去了。”言语间,波坎峰自豪地说,因为忙着去帮老挝亲戚,自己家的房子半年都没盖好。他打算把房子修大一点,老挝亲戚来的话,方便他们住上几天。
听说我们是从万象来的,从老挝嫁到勐腊的“咩涛”(意为“老奶奶”,波坎峰的妈妈)拉着我们的手,一定要我们留下来吃饭。临别时,咩涛从屋里翻出一沓棉线为我们拴线祈福,这在老挝算是接待亲朋的最高礼仪了,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异国他乡的温暖。
从曼烈村出来,大伙吃着波坎峰在送别时给我们的煮花生,打趣道:“以为是来出差,结果是来‘走亲戚’了。”就算是在老挝国内,亲戚间由于隔代原因,可能不会有太多走动,而这跨国“亲戚”间的相亲相爱,显得格外珍贵。
看到曼烈村的幸福生活,我不禁联想到位于老挝中部甘蒙省的亚钾小镇。
亚钾小镇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它带动居民参与到工业生产中,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此外,企业还帮助建起了蔬菜大棚,改造旱田,引进中国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当地旱田原来只能种植一季稻,现在可种植三季农作物。亚钾小镇附近的村民,不仅享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福利,农闲时还能到厂里打工,家里慢慢有了积蓄,盖上了新房子。
我由衷希望,中老这样的“幸福村”越来越多,跨国亲戚也越来越亲。
此行我们还去到了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同其中几个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非常大方自信,能感受到他们在这里被照顾得很好,脑子里装的是真才实学,德智体美得到了全面发展。
来自《人民报》的占塔迈迪·特西蒙当即说道:“将来我要把孩子送到这里。”
在占塔迈迪·特西蒙看来,勐腊职业高级中学对老挝的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的管理非常到位,入学手续不复杂,有减免、补助政策,能满足很多老挝普通家庭学习中文的需求。占塔迈迪·特西蒙说,回去后我要好好宣传,让更多老挝民众了解这个学校,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老挝孩子到这里求学。(作者系老挝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
(记者 杨春梅 黄议娴 韩成圆/编译)
2024年07月03日 16:00
2024年07月03日 15:55
2024年07月03日 15:50
2024年07月03日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