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本报评论员
对云南来说,做好“三农”工作,最紧迫、最重要的是农民增收。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是我省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需要,破解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难题的需要。
近年来,我省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但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保持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要进一步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持续推进增收三年行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推动农业发展持续向好,要突出产业支撑,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结合自身基础推动一二三产高水平融合发展。要结合实际把产业选对,发展好高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要借鉴学习一些成功经验,比如,孟连牛油果产业发展的“334”模式,更好地联农带农,不断探索创新,把丰富的农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云南建设成为特色农业强省。
促进农民增收,要抓好就业帮扶,促进创业就业,尤其要抓好就地就近就业。这就需要创新思路和举措,推动科技下乡、资金下乡、企业下乡、能人下乡、大学生下乡,为乡村产业发展聚集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等要素。要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到田间地头,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生产技术,以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要引导农业企业建基地,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冷链仓储等,把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让农民成为有技术含量、有尊严的职业。
破题特色林业,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老百姓“不动树、也致富”。我省有3亿多亩林地,怎么把这些资源用好,省市两级要研究,县委书记、县长要想办法。要学习福建、浙江等地林改经验,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让林农手里的林权“本子”变成兜里的“票子”。要实施好“小品种大产业”培育工程,抓好低产低效林改造,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菜等林下产业。要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鼓励村集体、农户以林权入股,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做好乡村提质文章,要建设绿美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绿美乡村建设,既美家园,又富百姓。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内外兼修、形神兼备。要放大综合效益,把绿化美化与林果上山、苗木产业、林下经济等结合起来,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大批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希望的田野涌动蓬勃生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不断夯基础、扬优势、补短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汇聚更强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云南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