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系列谈

来源:云南日报 2023-08-05 15:29:5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本报评论员

  对云南来说,做好“三农”工作,最紧迫、最重要的是农民增收。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这是我省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需要,破解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难题的需要。

  近年来,我省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做法。但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必须保持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要进一步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持续推进增收三年行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推动农业发展持续向好,要突出产业支撑,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结合自身基础推动一二三产高水平融合发展。要结合实际把产业选对,发展好高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要借鉴学习一些成功经验,比如,孟连牛油果产业发展的“334”模式,更好地联农带农,不断探索创新,把丰富的农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云南建设成为特色农业强省。

  促进农民增收,要抓好就业帮扶,促进创业就业,尤其要抓好就地就近就业。这就需要创新思路和举措,推动科技下乡、资金下乡、企业下乡、能人下乡、大学生下乡,为乡村产业发展聚集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等要素。要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到田间地头,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生产技术,以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要引导农业企业建基地,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冷链仓储等,把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农业产业工人,让农民成为有技术含量、有尊严的职业。

  破题特色林业,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老百姓“不动树、也致富”。我省有3亿多亩林地,怎么把这些资源用好,省市两级要研究,县委书记、县长要想办法。要学习福建、浙江等地林改经验,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让林农手里的林权“本子”变成兜里的“票子”。要实施好“小品种大产业”培育工程,抓好低产低效林改造,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禽、林菜等林下产业。要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鼓励村集体、农户以林权入股,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做好乡村提质文章,要建设绿美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绿美乡村建设,既美家园,又富百姓。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内外兼修、形神兼备。要放大综合效益,把绿化美化与林果上山、苗木产业、林下经济等结合起来,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大批各具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希望的田野涌动蓬勃生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不断夯基础、扬优势、补短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汇聚更强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绘就云南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丰宁街道虹山中路社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以贯之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聚焦解决“谁来

2023年08月08日 15:22

南博会观众购票通道将于8月9日上午9时正式开通。

2023年08月08日 14:36

7月27日,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闭幕后,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第17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2023年08月08日 14:26

由省委宣传部、省“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昆明红色文化体验馆承办的云南省“护苗2023·绿书签”行动少年红色宣讲员培训班,于8月 4 日圆满结业。

2023年08月08日 11:39

近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条件》

2023年08月08日 11:21

8月10日至12日,楚雄彝族自治州迎来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为方便当地群众出行,便捷游客前往楚雄欢度彝族火把节,8月9日至13日期间,国铁昆明局在昆明至楚雄两地间

2023年08月08日 10:57

香港特区政府7日公布,经港澳两地政府磋商及同意,港珠澳大桥港澳跨境货车安排正式实施,澳门口岸跨境货物转运站将于8月8日起投入运作,港澳之间运送货物将更为便

2023年08月08日 10:40

两个《标准条件》的印发实施标志着云南省建筑工程和建材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持续深化,实现了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的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畅通

2023年08月08日 10:26

8月7日,昆明市盘龙区云上数字赋能产业园正式启幕,推出“数字经济看盘龙”系列活动,展示该区数字经济建设重大成果,标志着昆明市打造以数字产业聚集区为特色的

2023年08月08日 09:46

“中国式现代化建立在一套完整的制度架构和流程上,其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及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民主政治愿景。”中国

2023年08月07日 18:08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