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云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爆点”

来源:云南日报 2019-06-12 11:34:2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打造云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爆点”

  本版图片均由通讯员 高建波 何新闻 夏天彧

  在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瑰宝中,以楚雄彝绣和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为代表的民族服装服饰和传统节庆文化独具一格,美轮美奂。

  站在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高度,省委、省政府把民族赛装文化节确定为云南重点旅游文化节庆品牌,将其作为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进、精心打造。从2016年启动至今,我省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逐步成为全省全国知名的民族节庆品牌,有力促进了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证明了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无限、潜力无穷。

  从今年起,我省将重点打造“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推云南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云南文化形象品牌。

传承 千年彝绣牵手新机遇

  今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

  这一天,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的小山村直苴,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一年一度的赛装节在这里隆重举行。四里八乡的彝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聚集于此,对歌跳舞、赛装赛美、通宵达旦,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千年过一节,一节过千年”,不知不觉中,与彝绣相生相伴的这一传统民族节庆已走过了1353年。

  这一天,已经99岁高龄的彝族老奶奶李永福嫫一大早就精心打扮,穿上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盛装,带着重孙女加入到欢庆的人群中。这已是老人第93次参加赛装节。在这个全世界最古老的乡村T台上,记录着老人的青春芳华,也留下了她最甜美的爱情记忆。

  这一天,11岁的彝族小姑娘李润穿的像花儿一样,自信地走上舞台,载歌载舞。从两岁起,她就跟着妈妈学刺绣,耳濡目染,爱上了这一民族技艺。“妈妈和奶奶一直都在绣,我觉得很好看,就跟着学了。”小姑娘的真挚话语,道出了彝绣最古朴的传承方式。

  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开篇中写到:“远古的时候没有天,我们来造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造地。”敢于创造天地的彝族人民,早已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诠释,都融入了刺绣中,其工艺独特、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是彝人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心灵花朵”。

  在楚雄州,彝家姑娘从会跑会跳就开始向长辈学习刺绣,七八岁就能独自完成一幅绣品,到十四五岁时便可娴熟掌握刺绣技法。彝绣,是深入到每位彝族姑娘血液中的分子,她们从中找到快乐和寄托,一针一线都带着真挚浓烈的情感,与生俱来,发自内心,表达着勤劳勇敢、乐观坚毅的生活态度。

  为更好地将这一沿袭千年的民族文化瑰宝保护传承下去,历届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力度支持以彝绣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2016年,在省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支持下,“七彩云南2016(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启动仪式”落户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楚雄州通过创意策划、精心组织和强势宣传,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专家学者和知名媒体参与其中,使得这个大山深处的古老彝族节日声名远播,为世界认识彝族、走进彝乡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2016年10月的北京国际时装周上,楚雄州又与国际名模、著名服装设计师马艳丽合作,精心设计推出50套以彝绣元素为主题的高级定制时装。T台之上,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民族文化牵手时尚潮流的视觉盛宴,以直击心底的强烈冲击,引发巨大轰动和关注,赢得广泛好评,惊艳了世界。

  至此,历史久远的楚雄彝族服饰文化开始告别“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迈出了从山村到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也拉开了全州乃至我省打造民族旅游文化精品的序幕。

破茧 赛装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众多深藏于云南灵秀山川中的璀璨民族文化瑰宝里,以楚雄彝绣和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为代表的民族服装服饰及传统节庆文化最具代表性,美轮美奂,曼妙多姿。

  站在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高度,省委领导以敏锐的目光看到永仁直苴彝族赛装节这一古老民族传统节庆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高度重视这一原生态文化习俗在全国的首创性、独特性和强大生命力,将其确定为云南重点旅游文化节庆品牌,明确要求将民族赛装文化节作为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强力推进、精心打造,有力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云南旅游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2016年11月18日,省委书记陈豪作出批示:“七彩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办得很好,要坚持办下去,把云南各民族服饰文化弘扬光大,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这是一份让人倍感振奋的惊喜,更是一个砥砺奋进的新起点。

  面对新机遇,在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赵金的亲自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等省级部门大力支持帮助下,楚雄州延续永仁直苴彝族千年赛装节的文化根脉,立足云南绚丽多姿的民族服装服饰资源,放眼国内外服饰文化演进潮流,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不断将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的宣传推广推向高潮,极大提升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逐步成为了全省全国的知名民族节庆品牌,有力促进了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阔步走向全国、奔向世界。

  借助民族赛装文化节这一平台,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也在传承保护和不断交流开拓中,得到了大力弘扬发展。

  自永仁直苴启动仪式开始后,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从深圳、北京、上海等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的营销推介,到楚雄彝绣走出国门去往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区、台湾地区;从楚雄州与马艳丽合作,“千年彝绣”惊艳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到迪庆藏族自治州与马艳丽再度合作,“云秀—香格里拉”引爆北京时尚服装界,再到楚雄州彝族刺绣、服装服饰舞台剧目“云衣霓裳 炫彩彝风”在上海大剧院成功上演……以楚雄彝绣为代表的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牢牢把握每一个机遇,不断穿越历史长河,与中外时尚建立起一条奇妙的连线,“出山之路”越走越快,有力地证明了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无限、潜力无穷。

  精彩,还不止于此。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去年10月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升级打造“丝路云裳·民族赛装文化节”的重要要求,我省从今年起又重点打造“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推云南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云南文化形象品牌。

绽放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镜头转向今年4月3日,“万物本源─2019秋冬上海时装周吉承品牌楚雄彝绣特色成衣服饰发布会”在这一天登陆上海滩。

  当晚的上海新天地A秀场座无虚席。在动感跳脱的乐曲声中,由楚雄州与东方国际(集团)合作集中推出的48套楚雄彝绣特色高端成衣依次登台展示,让观众们近距离领略彝绣之美、感受彝风彝韵,现场欢声雷动,掌声经久不息。

  这场发布会由东方国际(集团)支持的TOP100全球设计师联盟牵手楚雄彝绣的推广与扶贫项目,通过知名服装设计师的创作,让古朴与精致碰撞、传统与时尚孪生、原生态与国际化共振,使传统的民族服装服饰实现了创新突破和华丽转身,其民族又时尚、创新又实用的设计理念,博得了在场年轻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和青睐,也让市场充分感受到“民族文化元素既可以时尚化也能日常化”。

  在上海时装周期间,5家楚雄彝绣企业还举行展销会,并与东方国际(集团)就工艺改进、开设“快闪店”、成衣销售等工作,以及与TOP100、吉承、斯凯奇、百思图、凯迪拉克等知名品牌就合作打造联名款产品等事宜,商定合作方案。一场由“政府搭台、文化为魂、企业唱戏、壮大产业”的好戏,正悄然上演。

  选对路子、找准法子,小小绣花针也有大作为。自打造“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以来,楚雄彝绣服装服饰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引爆点”和“推进器”,涌现出咪依鲁、纳苏、彝家公社等一批彝绣文化龙头企业。

  “过去都是一家一户做刺绣服装服饰,现在则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楚雄州委宣传部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全州有彝绣合作社57个、经营户400余户,绣女达7万余人,彝绣产业年产值突破1.5亿元,正逐步形成集传承、保护、创意、设计、展示、营销为一体的全省乃至全国彝族服装服饰产业的一个中心,力争在2035年达到“10万绣娘、10亿产值”的愿景。

  “借助‘民族赛装文化节’这一平台,楚雄彝绣正迎来加速发展的春天。”楚雄州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彝州将紧抓沪滇文化帮扶协作重要机遇,不断深化与东方国际(集团)的合作,把“传统、创新、时尚”相融合的楚雄彝绣特色服装服饰,通过线上线下、多品牌销售渠道推向市场,“东方国际(集团)将帮助我们从服装材料、创意设计、加工生产、市场销售、品牌打造等环节,全产业链推进民族服装服饰产业化国际化,形成产业化商业闭环,做大做强云南民族服装服饰产业,推动云南民族服装服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促进云南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超常规的具体实在的措施。”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认为,云南特色文化产业金、木、土、石、布中的“布”,主要指的就是以楚雄彝绣为代表的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云南“布”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内容、创新设计,借助资本力量,通过“公司+绣娘+工厂+销售”模式,做大并全面推动产业发展,“这要求我们必须抓资源整合,重点打造若干骨干企业。抓重大项目,发展现代文创企业,做大增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云南文化产业。在推动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资本的主导作用,通过创意创新,做大做强产业,而‘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正是这种未来发展趋势的集中展现。”

跟评

奏响文化自信强音

  服饰,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标识,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和追求幸福生活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灿若星河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中,云南民族服饰文化以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美轮美奂而独具一格。

  为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云南旅游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敏锐捕捉到这一民族文化瑰宝蕴藏的巨大价值,将“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作为推动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的重要突破口来强力推进、精心打造,自2016年启动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3届节庆活动,内容丰富精彩,规模规格不断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扩大,成为全省全国知名民族节庆品牌。

  借助这一平台,以古老的楚雄彝绣为代表的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把握机遇,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让世界领略民族服装服饰之美,感受云南深厚独特的人文底蕴,所到之处无不备受赞誉,成为瞩目的焦点,奏响了云南文化的强音,打开了云南民族文化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成功探索和良好示范,有力地证明了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无限、潜力无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守护传承文化的“根”和“脉”,就要发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形成生生不息的产业循环。

  当前,正值我省旅游文化产业“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从大众化到市场化、特色化、高端化、国际化、产业化的转型,还是从单点开发到全域统筹概念的升级,都离不开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作支撑,而民族赛装文化节无疑正是最符合这一特征要求的“引爆点”和“推进器”。随着全省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的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文化+”姿态发展的新业态,云南民族服装服饰产业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形势、新机遇面前,云南民族服装服饰产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内容和设计,充分借助资本力量,通过“公司+绣娘+工厂+销售”的新型发展模式,突破发展瓶颈,全面做大做强产业,让深藏于云岭大地的民族文化瑰宝真正走向世界,焕发耀眼的时代风采,奏响文化自信的强音。

  声音

  要重新再认识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让古老的文化融入当代社会,获得新的营养,同时又不丧失自我。要找准载体,扩大影响,做大做强民族文化品牌。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吉狄马加

  楚雄彝族元素服装服饰设计应与时俱进,更好地与自然时尚和传统服装融合在一起,推向世界大有可为。要加强民族服装服饰与时尚市场的结合,以文化旅游市场为支撑,加强高端定制市场发展,推进民族品牌和民族服饰强强联手,打造全产业链的民族服装经济产业,实现非遗保护、产业联动、项目落地和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更高层次打造“赛装文化节”品牌,推动民族服装服饰产业化发展打开“方向思路之窗”。

  ——东方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童继生

  随着赛装文化节品牌日益成熟,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强化品牌运营管理迫在眉睫、亟待提升和规范发展。在赛装文化节品牌提升管理方面,要制定专项规划,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加强赛装文化节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要科学合理划分公益性、经营性项目,加强赛装文化节品牌申报和使用权审批管理;要建立决策咨询、协调沟通和第三方评价跟踪信息反馈机制。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博士、副教授、副系主任 孙云龙

  传统文化的保护要现代化、年轻化,年轻人愿意用传统文化现代设计的产品,才是真正的时尚。传统文化现代化,需要有新的元素融入,如果一成不变,就有可能逐渐消失。要用彝族文化元素设计出丰富的现代产品,推动彝族文化发展。

  ——北京东道形象设计制作有限责任公司、奥运水立方视角顾问、北京创意设计协会理事 解建军

  民族服饰的昨天,就是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的今天,就是开发与利用;民族服饰的明天,就是创新与时尚。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才研究会民族服饰委员会副会长 祁春英

  民族赛装文化节从一个地方性民族传统节日上升为全国有影响的民族节庆品牌,为我省民族文化从资源向资本转化搭建了桥梁。以此为带动,我们将继续实施一批民族文化精品项目,培养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人才,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推进民族地区形成以旅游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内涵,以脱贫攻坚为目的的联动发展模式,形成民族文化与新技术、新业态有机融合的“民族文化+”模式,为实现我省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李正洪 (记者 饶勇)

责任编辑:张杨军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本次活动拟开展主题融媒报道、摄影作品征集、理论评论阐释、幸福长卷绘制、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联盟构建等“六个一”大型网络宣传。

2024年03月11日 16:5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地处祖国南疆,拥有国际性口岸4个、双边性口岸1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城市。

2024年03月11日 16:45

陈真永说,大理对古城保护核心区临街商铺立面风貌进行规范提升;对古城内保存较好,具有建筑文化、历史、工艺科研价值的传统院落进行活化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41

今天,人民日报社云南分社整理长图,带您一分钟速览2024全国两会“云南好声音”。

2024年03月11日 16:38

2023年,全国累计完成4.2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亿吨粗钢产能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8.5万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突出问题整改……

2024年03月11日 16:31

平遥县委、县政府把保护好千年古城作为重大任务,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

2024年03月11日 16:23

杨宗科希望,相关部委加大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项目、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与《汉长安城遗址国土空间规划

2024年03月11日 16:15

王学锋建议,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信息平台建设,将各类保护要素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动态维护,并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实现数据共享和共同保护。

2024年03月11日 16:07

石磊建议,应以古法维护,遵循修旧如故原则,在尽量保留传统建筑原构件、原材料、原工艺的同时,将不得不补充的新构件与原构件区分开来,并加强传统技术和工艺人

2024年03月11日 16:00

3月8日,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云南省科技厅在青岛签订共建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合作协议。

2024年03月11日 15:5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