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民族团结绽放“幸福花”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0-07-17 09:35:1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远眺  

  仲夏时节,走进保山市昌宁县的部分民族地区,所到之处,村寨美丽、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处处呈现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累累硕果和可喜新貌。

  近年来,昌宁县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县的重点任务,不断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实施项目倾斜,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人才支持,着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使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显著改善,收入快速增长,民族和谐关系更加巩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不断增强。

跟着大人学刺绣

  乡村美化,民族村寨换新颜

  走进湾甸傣族乡上甸社区的帕旭芒石寨自然村,只见进村道路干净整洁,路灯高悬,寨门亮丽。一幅幅精美的民族团结墙体画在无声地向每一位来客诉说着:这里是国家民族团结示范村。

  “帕旭芒石寨自然村是AAA级美丽乡村、AA级旅游景点。除了巩固提升传统的水稻、甘蔗、果蔬、生猪等种植养殖业,近年来,依托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帕旭芒石寨村也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湾甸乡党委书记杨廷云介绍,从2015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先后投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资金503万元,投入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资金300万元,投入旅游特色村建设项目8万元,对帕旭芒石寨自然村的道路、文化活动室、泼水广场、傣族特色民居提升改造、太阳能路灯、污水收集处理和消防布置、旅游道路改建、旅游标识牌安装、停车场等进行了一系列新建、改造和完善。

  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资金为杠杆,湾甸乡撬动实施美丽乡村、民族特色村寨等项目,整合资金,实施推进了以亮化、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为主的乡村美化工程,使这个傣族村寨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19年末,帕旭芒石寨自然村总收入达560万元,人均收入达15909元。

  “穿衣戴帽”式的乡村美化,让帕旭芒石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全新变化。如今,这个昔日掩映在凤尾竹林和凤凰花中的傣族小村寨,已经成为昌宁民族团结示范村中的一个亮点。

 

欢乐节庆

  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结新果

  每天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耈街彝族苗族乡土皮太村的群众都会自发来到村委会前的民族文化广场,或邀约打歌,或到广场旁边的民族文化传习馆里跟文化传承人学习刺绣、纺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娱乐的群众有彝族苗族同胞,也有汉族。在这里,虽然服饰、语言不同,但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是一样的。大家不分彼此,无论是打歌,还是刺绣、织布,各个民族的群众都能互相融合、包容,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娱乐,高高兴兴都是一家人。”土皮太村党总支书记李德坤介绍,在上级扶持下,耈街乡依托国开、浦发、民宗等项目,全村先后建成民族文化广场1个,村级活动室5个、培养市、县级传承人82名。织布、纺线、射弩、刺绣、苗族盛装展示、打歌等文化项目已被列入各级优秀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过程中,耈街乡始终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对彝族民俗文化、苗族纺织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整理工作,使得全乡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不断创新,成效明显。目前,耈街苗族服饰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1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耈街乡乡长谢斌介绍,通过传承保护,耈街乡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更多地少数民族群众开始制作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产品,一些产品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外地,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使民族文化得到了弘扬与发展。

  “为了促进全县民族文化大繁荣,我们在持续加强民族地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昌宁县民宗局局长李永周介绍,“十三五”期间,昌宁县共争取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8个153万元,通过对少数民族歌舞、语言文字、民族服饰、民族传统习俗等民族文化项目的实施,既让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了挖掘、传承和保护,又让全县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大交流、大融合。

  目前,昌宁县的多数民族村寨都建起了文化广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

“南菜北运”反季蔬菜种植基地

  发展经济,民族团结谱新篇

  6月的珠街彝族乡,到处草木葱茏,绿意盎然。连续几场小雨后,天气开始放晴。在黑惠江河谷暖风吹拂下,羊街村“彝家万人山货”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100多亩巨菌草开始抽芽。看着满山饲草回绿,合作社理事长郭明红高兴地说:“有了饲草,刚刚新建的第二个养殖场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彝族小伙郭明红是珠街乡最大的黄牛养殖大户。2016年始,依托各级项目扶持,他把自家的养殖场逐步扩充为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他先后建设养殖场房1015平方米,新植饲草100多亩,肉牛存栏达到108头,合作社社员达到186户。“2019年,我们实现销售收入63万元,入社的贫困户每户分红406元,可连续3年分红增收。”郭明红说,仅2019年,合作社就消化周边群众的饲草40吨、玉米60吨,使用各民族群众劳动力150余人(次),帮助其他社员销售畜产品等山货收入30余万元,有效地带动了群众增收。

  郭明红的成功创业,仅仅是昌宁县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李永周介绍,“十三五”以来,昌宁县着力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民族地区优势产业,推动新增资金、新增项目、新增举措向民族地区倾斜。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特色乡镇、民族特色村等项目的实施,全县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级文化活动室、民族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民族地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培育扶持了以大棚蔬菜、澳洲坚果、药材为主的种植产业和以养羊、养牛、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使脱贫攻坚得以巩固,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得到保障,有力地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据统计,2016年以来,昌宁县累计投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14亿元,累计实施民族发展项目94个,完成投资40566万元,其中民族专项资金11166万元。2019年,耈街、珠街、湾甸3个民族乡整体经济实力提升明显,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石榴结籽心贴心。”如今的昌宁民族地区,极目之处,绿水青山、大道纵横,文化繁荣,产业兴旺,民族团结和谐和顺、经济社会繁荣稳定的“幸福花”正一朵朵竞相开放。(鲁宽  杨军  李春艳)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