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20-11-20 17:23:3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让各族儿女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号角逐渐响彻神州大地。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无数英雄儿女“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前仆后继、抗日救亡,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生命赞歌,最终夺取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今天的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深刻指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多”与“一”的辩证统一,为我们准确把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尽管是近代才出现的,但是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年来早已存在。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特别是中国自秦汉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五方之民共天下”“夷夏一体”等观念,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千百年以前已经自然萌发。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所建立的王朝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正统,更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存在。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受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常常由于王朝更迭、战争割据而时强时弱,但是团结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和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在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共同抗争中,中华民族成为我国各民族普遍认同的道义和归属,实现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变。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中华民族仁人志士提出了“五族共和”“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等理念,表明数千年来“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悄然觉醒。我们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就高度重视解决民族问题,在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作出了正确阐释。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相互压迫。”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把各民族解放纳入中华民族解放全局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了极大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毛泽东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号召下,党和国家先后派出访问团、民族贸易队、医疗卫生队等,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还组织由边疆少数民族人士组成的参观团、国庆观礼团,到北京和内地参观。通过“派下去、请上来”,一来一往,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戴,丰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振兴中华民族”;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强调“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并强调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这些重要思想指引和感召下,各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民族地区发展越来越融入国家发展全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根基不断夯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新理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把“中华民族”概念写入宪法,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和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采取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展现了对各族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极端负责的国家治理理念和担当,“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显著增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标志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不仅是共同的地缘和生活环境把我们密不可分地联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共同的历史命运和光明前途把我们亲密无间地凝聚在一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国各民族必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闵言平)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