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乡村行动

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2023-02-23 11:48:1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日前,省民族宗教委、省乡村振兴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印发《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乡村行动。

  《实施意见》分总体要求、坚持一个民族不能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产业驱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改善民生,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建设、坚持共同发展,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坚持凝心铸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工作要求等七部分。

  《实施意见》指出,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赋予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各项政策举措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坚持“管肚子”和“管脑子”两手抓,“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促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

  《实施意见》提出,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散居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和边境地区加快发展。支持在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和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方面走在前列的示范县(市)建设;支持在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各民族流动融居、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方面走在前列的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支持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方面走在前列的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建设;支持在带头参与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民族团结、倡导文明生活、自觉遵纪守法方面走在前列的示范户建设。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类型多样、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意见》强调,支持开展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与传承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精品的打造开发与创新交融,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人培养,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开发创新和品牌培育等工作。支持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相关项目建设,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支持有条件的民族村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推进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程。以民族地区乡村为重点,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普通话”教育培训。

  《实施意见》要求,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实到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抓好基层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乡村宣传栏、群众文化活动、农民丰收节、民族节庆活动以及融媒体等载体作用,广泛宣传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和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乡村行动,开展“富口袋+富脑袋”乡村行动试点。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基层、“省级媒体走基层”等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通过举办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庆活动,促进和形成各民族共享共有传统佳节的良好氛围。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石榴红”工程,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边境“四个共同”长廊建设,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故事。(云南省民族宗教委)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第五届昆明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消费季活动自4月28日启动以来,持续带火昆明“赏花经济”。

2023年06月14日 12:06

6月11日—12日,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堂拉开序幕。

2023年06月14日 12:03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已整治完成高风险路段、驾驶人、车辆、企业等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6.5万个,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2023年06月14日 11:49

6月10日,西山区教体局、昆一中西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泸水市,正式签订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中学协议。

2023年06月14日 11:36

6月13日,2023昆明安宁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宣布本届马拉松将于6月24日上午8:00在安宁市人民广场鸣枪起跑。

2023年06月14日 11:14

截至6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个月,磨憨边检站已验放超39个国家和地区,2.5万人次出入境旅客。

2023年06月14日 10:55

近日,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昆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国科智融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基

2023年06月13日 18:20

6月9日,香格里拉检察院联合香格里拉市公安局、香格里拉市法院、香格里拉市司法局,邀请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堂,开展以“

2023年06月13日 17:46

6月13日,“红色文化体验馆媒体行”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各大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6号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体验科技与红色文化创新碰撞的同时,

2023年06月13日 16:20

6月12日,盘龙区第二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决赛在红星美凯龙昆明沣源路商场成功举办。

2023年06月13日 15: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