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云:心系乡亲共圆致富梦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0-06-05 15:37:1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昭通市彝良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今年5月,彝良县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拟退出贫困县序列。

  彝良县龙海镇,昔日的荒山,如今满目苍翠,远远望去,如诗般朦胧,如画般旖旎。

  一排排整齐的各类花卉在风中摇曳,数万棵桂花、数万棵玉兰、数万棵山茶、数万棵映山红、数万棵碧桃、数十万棵樱花竞相开放,数公里外花香扑鼻,令人陶醉。以万为单位的各类苗圃,形成了一个别具风格的免费“万花园”,引得无数人慕名前往观赏游玩,让人流连忘返。

  这是彝良县观赏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山景观设计苗木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红云,通过多年辛勤耕耘换来的成果。

昭通市领导到苗圃调研

昭通市领导到苗圃调研

  践行初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高红云,在家排行老三,当地群众都称之为高三。从事过摄相、承包过工程、还创办过加工厂。在高红云心中,一个人富裕了不叫小康,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的小康。

  2014年,高红云在土地流转上看到了带领群众致富的希望,决定在家乡流转土地,种植绿化苗木。经过前期考察,高红云成立了彝良县鸿志义观赏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龙海镇流转土地近2000余亩,结合土质、气候,共培育观赏珍稀苗木和经济苗木珙桐、樱花、海棠、紫薇、车厘子、大五星枇杷等30余个品种。

  在做好苗木培育的同时,高红云还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流转1200亩荒地,租用400亩土地,带动38户农户种植苗木20余万株,其中20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5户种植天麻2.3万余塘、148户种植魔芋50亩,黄精、半夏、芍药等中药材20亩,覆盖龙海镇5个行政村,群众每年每亩增收超6000元。

  由于辛勤耕作,加之善管理、懂经营,合作社销路迅速打开,产品远销广西、贵州等地,合作社的发展也越来越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2015年,合作社被云南省财政厅、林业厅授予“省级示范社”荣誉称号。

  此外,高红云还带领合作社一直致力于对珍稀植物珙桐花的人工繁育研发。截至目前,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突破了70%。

  2019年7月,昭通市委领导到合作社调研时表示,彝良县鸿志义观赏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珍稀植物的培育,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方面作出的成果明显。要以“绿我荒山、美我家园、富我家乡”为宗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推进合作社发展及管理。

  随着各级领导到基地调研、指导,基地的发展也得到了更好地建议,这让高红云更加坚定了通过发展带领乡亲奔小康的信心。

2020年1月,在合作社支付当地农户工资

苗圃基地

 

  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7年,高红云注册成立了彝良县高山景观设计绿化苗木有限责任公司,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贫困群众长期增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公司成立后,高红云依托合作社为公司基地,按照基地和公司用工始终就近安排的原则,把带领乡亲致富和公司发展一起谋划,在昭通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共带动本地农户19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增收致富的同时,还解决了群众土地分散、零碎,群众种植品类参差不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据介绍,2014年到2019年,高红云支付当地农户在合作社和公司打工工资600余万元,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有了保障,不出家门就能挣钱。

  合作社2017年-2018年科技扶贫示范项目“魔芋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在接受省科技厅农村处组成的检查组检查时,得到充分肯定。2018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同年,合作社申请到珙桐规模化繁育国家专利,高红云被云南省科技厅授予“创业型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2019年,公司被授予扶贫车间称号,“高山映像”品牌注册成功。

  被问及今后的发展,高红云信心满满,他说:“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伟大理念变为公司和基地的实际行动,以‘绿我荒山、美我家园、富我家乡’为宗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动更多的群众,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郭云旗)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