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财:匠心“茶人”守“茶艺”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08-26 10:39:3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我是土生土长的普洱澜沧人,景迈山的古茶来之不易,所承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该部剧不仅展现了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也激励着我辈认认真真做茶、踏踏实实做人。”

  再次谈及在历史剧《百年滇翠》剧中担任制茶指导一事,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财初心依旧,对深耕制茶事业决心与信心历久弥坚。

  守定“古茶艺”谋划“走出去”

  制茶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有着10多年手工制茶经验的陈财在景迈山古茶园制茶灶台前,“一招一式”展示着茶叶杀青步骤。几名村民站在一旁,聚精会神,观摩学习这一传统技艺。

  在制茶界频频获奖的“85后”陈财,出生于普洱市澜沧县,家中三代制茶,从小生长在古茶园里的他,耳濡目染中,对品茶制茶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陈财来到自家茶厂工作,长辈们制茶时,他就在旁边一边学习,一边打下手。

  过去,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种茶制茶的传统,但却因加工技艺粗糙落后,未能形成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始终难以在市场打响名声。陈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改变这一状况,他经过10余年的潜心研究和外出学习,终于在总结前人制茶工艺的基础上,让自家产品在市场小有名气。

  陈财说,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约定俗成为相对固定的程式,大体分为“祭祀茶神、原料采选、杀青揉晒、蒸压成形”4个程序。但是贡茶从茶树的选种、茶园的管理、茶叶的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晾晒、蒸制一系列过程,传统制作技艺都是十分微妙和精细的。整个流程全手工制作,而且全凭感觉和经验,没有任何参考数据和文字。因此,手工制茶的制作工艺颇为费工、费时、费力,制作效率比现代制作技艺效率低。基于这种原始的操作方法,手工制茶要继续发扬光大,难度很大。

  有了“好产品”,如何“走出去”便成了陈财日思夜想的问题。2012年,尚未大学毕业的陈财就奔走于昆明各大茶叶市场,挨家挨户地推广自己家的茶叶。大学毕业后他和茶厂职工每天进村入户,就茶叶鲜叶收购、加工、茶园管理和茶苗栽种等方面进行调查,还报名参加农技培训,为提升茶叶品质打下良好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网上积极宣传,积极参加各类大型茶叶推广会,2021年代表普洱市参加5年一届的云南职工创新成果展,其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做大“好叶子”帮带“穷乡邻”

  好山好水出好茶,一片“好叶子”致富一方。茶叶公司的效益慢慢变好,陈财没有忘记家乡的群众。他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采取“非遗+扶贫”模式,优先安排贫困户到茶叶公司就业,通过就业促进大批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他还无偿教农户学习制茶技术,让他们掌握了养家技艺。

  为了更加贴近市场,陈财还于2021年在昆明设立资质齐全的精制厂,积极培训家乡群众,让他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手艺“走出去”匠心“立起来”

  远在山东的老孙是陈财的老朋友,他是普洱茶的忠实爱好者、普洱茶收藏家。2017年,老孙就与陈财小批量发酵冰岛老寨茶,用于个人收藏,今年更是包下冰岛老寨大单株35棵,开出10万元一锅的炒制工费,请陈财操刀把控质量。

  上乘的普洱茶,首先是原料为基础,工艺为王道,仓储为升华。好原料必须有好的工艺来支撑。所谓天道酬勤,今年老孙再度和陈财合作,是对他这几年的一个肯定,也是对其匠心的一个支持。

  留书“山头茶”手艺“传下去”

  2021年,历时5年的撰写,10年的茶山经历,一部由脚步丈量的书终于出版了,《云南山头茶——从喝茶到懂茶的密码》还未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部书目前被世界茶叶图书馆永久馆藏,书的内容简洁易懂,抛弃复杂的概念,给新入茶行业的人提供一个捷径,一本书就可以了解云南的“山头茶”。

  “现在,制茶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制茶人追求的匠心不能丢。”在陈财的传授下,不但带领自己家人学习技艺,村里也有20多人熟练掌握了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10多人掌握普洱茶精制技术。作为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评茶师的陈财说,通过非遗保护和传承,让这些来源于百姓生活劳作、在世代更替中延展出文化之光的传统技艺,在得到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将持续带动产业兴旺、群众致富。(钟食安)

责任编辑:实习生 刘金娇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6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

2022年12月07日 19:10

嵩明县以“对标排头兵·勇做赶超者”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助企融资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完善配套机制,搭建政银、政银担合作新模式,聚焦金融营商环

2022年12月07日 16:48

12月4日22时06分,昆钢本部240万吨球团生产线顺利永久性停产,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低碳环保的昆钢新区260万吨球团生产线。

2022年12月07日 16:06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也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

2022年12月07日 15:56

近日,由云南省水利设计院牵头的“砂化白云岩隧洞变形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在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小扑隧洞2#支洞下游面顺利完成灌浆试验。

2022年12月07日 11:10

12月2日,省水利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云一行到双柏县六街村开展挂包帮扶联建工作,帮助该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找准路子,破解难题,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2022年12月07日 10:09

各地连日来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在核酸检测、就医买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22年12月07日 09:59

,今年以来,我省压实工作责任,利用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度,并通过“包保”责任等措施,切实提升农

2022年12月07日 09:56

12月5日,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随着昆明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等项目的如期开工,云南省5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涉及总投

2022年12月07日 09:45

12月6日,昆明多家电影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宣布将于12月7日恢复营业,观众入场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022年12月07日 09: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