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生命最后一程的守护者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12-12 10:09:2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冬至将至,在这个祭奠先人、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时节,让我们把目光聚焦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的是接运工,有的是火化工,有的是驾驶员……他们就是殡葬从业者,他们用温情、细致、专业,守护生命最后一程,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让殡葬服务也有了不一样的温度。

  杞云昆:13年坚守接运工作

  2008年,31岁的杞云昆来到昆明西郊殡仪馆工作。刚到殡仪馆的时候,杞云昆从事厨师工作,一年后调到业务科接运组,负责逝者接运工作,从此一干就是13年。

  “在进殡仪馆前,我干了12年的厨师工作,刚调到殡仪馆上班时,因为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这个行业,也没想过要跟遗体打交道,想到以后要经常跟遗体打交道,心里有点紧张,也有些好奇。”杞云昆说,记得他第一次出车的时候,跟接运组一个师傅,一起去八街街道接运一位过世的老人。“当时去到那里,因为是第一次去亲自搬运。心里虽然有点紧张,但去之前做了心理建设,按照程序规范操作,很安全地接回了。”

  大概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杞云昆才慢慢适应了这份工作。工作中,杞云昆接触了很多的遗体,有在家里去世的,也有在医院里去世的,还有很多是交通事故、溺水,或是从高处坠落、火灾等意外去世的。平均每年要接运800具到900具遗体,从事遗体接运工作13年时间,共计接运上万具遗体。

  令杞云昆感到欣慰的是,家里人和身边的朋友现在都很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这个行业,支持工作。”

  李国振:生命终点的护送者

  他们是人生路上最后一程的送行者,是生命终点的守护人。接运逝者,是李国振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从遗体接运工再到殡仪馆驾驶员,十多年来,李国振一直和遗体打交道。

  2008年,年仅20多岁的李国振成为昆明西郊殡仪馆的一名接运工。由于之前在公墓上做绿化工作的经验,加上年轻,李国振从事遗体接运工作时,很快适应了这项工作。

  工作14年来,李国振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村子、小区、医院。接运遗体时,一开始也容易受到家属悲痛情绪的感染,再到后来的习以为常,李国振如今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份工作。

  疫情期间,李国振的工作又多了一份消杀的责任。出车戴口罩,高风险区、封控区要穿防护服,每次进出都要用消毒剂对车子、人进行喷洒消毒。

  在工作的14年里,李国振看惯了人生后事,对生命尤为敬重。“人生一辈子很短,要珍惜生命……”他说。

  蔡永昆:30多年如一日的送行者

  1990年,年仅21岁的蔡永昆来到刚建成不久的昆明西郊殡仪馆,这一做就是32年。

  在殡仪馆工作,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遗体。那时,西郊殡仪馆刚建成不久,来火化的并不多,一个月大概几十或百来具遗体。初来时,蔡永昆心理压力大,也比较害怕。随着殡仪馆步入正轨,蔡永昆不断地接触,不断地克服。现如今,53岁的蔡永昆已经是火化组的组长,已然是殡仪馆的“老师傅”。

  很多人认为火化工是跟遗体打交道,但在蔡永昆看来,自己的工作不仅是服务逝者,也是服务生者。蔡永昆会以最大的耐心对待每一位活着的人,以抚平他们内心的伤痛。

  “人的一生,活着就活好,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都会走这一条路。”从事这份工作,蔡永昆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怕他们忌讳,蔡永昆连亲戚平时都很少走动。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生活的向往。在他看来,高高兴兴是一天,愁眉不展也是一天,活着就要好好珍惜。

  陈玉山:给予人生最后一程从容与体面

  58岁的陈玉山是昆明西郊殡仪馆业务科的一名火化工,从1998年9月1日至今,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4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工作。

  因为殡仪馆是一条龙服务,火化工也负责遗容化妆。因为相对特殊的工作性质,他们比普通人更多地思考生命与死亡。陈玉山说:“干殡葬二十几年,最大的感触,是要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过。人的一生很短暂,能为社会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对人要和蔼。不管任何人,能相识是一种缘分,要诚信待人。”这些话,是陈玉山时常对家人、亲朋好友说的,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人与做事,他也是如此。(昆西)

责任编辑:刘金娇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