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近年来,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坚持“兴业先兴人”的发展思维,精准做好“引才”“育才”“用才”文章,有效推动稻母产业发展,扛牢粮食安全、种子安全和生态安全政治责任,在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做好引才文章 引来源头活水
一是发挥资源优势。 水长乡在湖南农业大学“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基地计算机选择系统”的数据比对中,以83.34%的繁殖成功概率冠绝全国,从740个气象站(点)50年气象资料中脱颖而出,2010年水稻试繁以来,亲本繁殖亩产量履创历史新高,每亩达400至500公斤,纯度均达99.8%以上,发芽率达85%以上,2016年袁隆平院士的“超优千号”超级稻种植成功,当年亩产达1013.8公斤,其母本就来自水长。二是搭建引才平台。 凭借独特的土壤、气候、水文以及光热资源优势,吸引集聚了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莅临考察调研、开展实验论证和繁育研究,万建民、胡培松、杨渊柱、唐文帮、李小林5名院士专家多次亲临实地指导,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了“云南两系杂交水稻种业创新(施甸)中心”和“李小林专家工作站(施甸)”,柔性引进了一批服务水稻种业发展的“产业顾问”。三是打造人才高地。 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积极打造承接企业落地和人才集聚的平台,整合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高标准农田、制种大县等项目,筹措资金6400万元,通过流转土地,建成农业用房1000余平方米、核心科研基地520亩、繁殖基地2600亩,引进隆平高科、中种集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等35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实现了引资引智一体推进、人才项目共同落地,集聚一批契合产业布局、服务产业发展、带动产业振兴的专业化人才。
做好育才文章 育强技术能人
坚持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抓好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实力。一是建强农技推广团队。 建立以徐光为主,16名专技人员组成的农技推广团队,设立“农技实训岗”16个,开设农技“一线课堂”,采取“课堂+实训基地”的模式,分批组织专技人员到“一线课堂”进行为期5天的跟班学习,积极参与配合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繁殖与育种工作,着力解决基层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二是建精农技志愿服务团队。 为了尽快把农技知识推广到群众中,农技推广团队采取“老带新”的方式建立传帮带机制、开展师徒结对行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间教学”,传授水稻育种、栽培、制种、繁殖和新品种示范推广等经验和方法,通过长期的种植实操,培养了50名农民组成的技术志愿服务队1支,提升了乡村人才实际操练的技术能力。三是建优农技操作员团队。 依托技工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化培训机构等职业培训资源,开展分层次、有重点、多渠道的技术“科技下乡”、实用技术等培训,进一步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培育出一批新型农民。近年来,先后举办水稻相关培训班30多期,3000余人次参加相关培训,培养科技示范户200户。
做好用才文章 用出实招实效
聚焦乡村农业发展,注重在乡村一线使用人才,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一是用好科技人才突技术核心。 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用好用活专家工作站,依托驻站高层次专家资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基层科研自主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截至2022年5月,累计繁殖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61个品种,繁育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面积达27000亩,繁殖种子1134万公斤,平均亩产量420公斤,年供种量占全国(最大峰值)两系杂交水稻用种量的80%以上。二是用好产业人才盘活乡村资源。 坚持以产业规划引领方向,着力用好农技推广团队、农民党员技术志愿服务队力量,结合“万名人才兴万村”“专家服务团下乡”等行动,专家人才下沉基层开展技术指导300余次,把农业技术、企业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等农业资源有机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亩产值最大化,群众增收5940元。近年来辐射带动水长和由旺、仁和等周边群众1680户6700余人,有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三是用好乡贤人才延伸业态。 结合“一产规模化、二产品牌化、三产多元化”的发展思路,围绕抓住种业发展这一核心,进一步优化水稻种业上下游产业衔接,依托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邀请聚集育种制种、水稻种植、稻米加工、副产品处理、电商销售、旅游服务等领域人才100余人,为“水稻+”全产业链发展建言献策,初步规划了“一核两轴三环四点”发展思路,助推乡村振兴“稻”路越走越宽广。 (保山市施甸县委组织部 文/图)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