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去年7月,受特大暴雨影响,我们公司种植的5000余亩艾草损失严重,存货也大部分受潮。购买烘干设备、重建艾田,哪样都是钱。”河南省一家小微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地农商银行立即启动防洪抗灾应急融资响应机制,开辟审查审批绿色通道,仅用3天发放救灾贷款450万元,助力公司快速恢复生产经营。如今,公司销售范围由线下扩大至线上,年销售额达1亿元。
这只是农村中小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表示,农村中小银行网点多、分布广,是离农民最近的金融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理念,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主动适应农业农村产业变化,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提升金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质效。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中小银行3862家,70%以上的法人机构在县域,营业网点近8万家,承担了绝大部分乡镇金融服务空白和机构空白覆盖任务,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2023年6月末,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4万亿元、16.1万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近八成,是金融支农支小的主力军。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农村中小银行专注服务当地、专注支农支小,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了解农民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
比如,青海省农信社广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建设破解农村贷款难题,做到“家家都授信、户户能贷款、村村有人办”,累计评定信用村占全省行政村的80%以上,农牧信用户占全部农牧民户数的70%以上。
湖南浏阳农商行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党建引领村官行动”,选派金融村官入驻当地行政村,全体员工下沉到基层一线,把金融服务真正搬到田间地头,通过驻村办公、全覆盖走访等方式,实现普惠金融的直达、秒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贵州农信社搭建掌上金融服务平台“黔农云”,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基础金融服务“一键办理”,依托平台发布就业信息,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和法律维权服务。
常熟农商行发起设立的兴福村镇银行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结合所在地风土人情、乡村经济和产业特色,开发了菌菇、烤烟、大棚、运输等30多款特色贷款,努力满足客户差异化的贷款需求。
一系列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8月末,湖南浏阳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45亿元,向实体经济投放贷款342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继续保持40%和30%,居全市首位;不良贷款占比1.3%,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截至今年8月末,32家兴福村镇银行总贷款超40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99亿元,占74%;小微贷款390亿元,占比96%。累计服务信贷客户超63万户,当期有余额客户23万户;贷款户均17万,其中单户余额10万以下客户占比62%。
“过去全省每10户贫困户就有9户享受青海农信社支持,现在每9位老百姓就有7位是青海农信社的客户,每5户家庭就有4户享受过青海农信社的普惠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有力支持了乡村产业和经营主体的发展,有效助力‘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下一步,将引领农村中小银行聚焦“三农”领域急难愁盼问题,主动适应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产业变化,持续提高金融服务适应性,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记者 杜燕飞)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