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仁和镇茭瓜塘村庭院盆景
近年来,马关县以党建为引领,结合绿美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发展以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贸等为主的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庭院经济项目,让村民户户有事干、家家有产业,走出了一条小而精、散而众的农民增收新路子。
走进仁和镇的茭瓜塘村,看似不起眼的农家庭院内,摆放着造型各异的清香、黄杨、罗汉松、紫薇、榕树及兰花等植物。村民熊泽海培育盆景已有30多年,是村里有名的盆景培育高手,院里摆放着的“一帆风顺”“枯木还春”等盆景都是他的得意之作。“今年已经卖了一部分,预计能收入8万元左右。”熊泽海说。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茭瓜塘村开始家家种花木,户户扎盆景,一棵普通的树苗经过村民的巧手“包装”,立马身价倍增,一盆能卖到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眼见小小的盆景能带来好收益,马关县大力扶持茭瓜塘村发展“庭院经济”。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盆景协会,带动更多群众培育盆景,让大家抱团闯市场。“村里会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协会进行栽培指导和市场推广销售,如今,我们的盆景不愁销路,村民收入节节高。”茭瓜塘村小组长熊自亮介绍,目前全村栽种盆景达2000盆以上,年收入超150万元,成了马关县名副其实的盆景第一村。
小庭院蕴藏着乡村振兴大潜力。像茭瓜塘村一样,开发庭院资源发展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的乡村,在马关县随处可见。立足各村各镇资源禀赋,马关县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因产业制宜,探索发展了“城乡接合部+重点村寨+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庭院种养业+乡村旅游+农户”“民族文化+传统工艺+农户”“庭院经济+互联网+N”5种类型的庭院经济。
如今,庭院经济在县内村村寨寨多点开花,如何让小而精的庭院经济走向广而深?马关县持续提高组织化水平,以党建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引领,引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主体,形成龙头联农带农机制,做出小庭院大产业。
立足县域版画、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资源,推动庭院发展特色产业。在阿峨新寨,以党建为引领,成立了版画协会和阿峨版画创意研究中心,“目前,协会有会员60余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与版画创作,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订单源源不断。”马关县阿峨新寨版画协会会长、农民艺术家卢正林介绍。依托阿峨丰富的民族文化及自然资源,马关县还积极打造以乡村度假、生态观光、学生实践、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阿峨新寨民族文化旅游村,逐步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
此外,马关县还以“民族文化+传统工艺+农户”的庭院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服饰产业,发展民族服饰加工、经营店铺、小摊贩和家庭作坊200余个。以苗族服饰为主的民族服饰产业链年产值约4000万元。通过发展特色食品、中药材精深加工等产业,创响“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在木厂镇整合“家庭式”手工作坊资源,2022年全县共生产出古法红糖75吨,促进农户增收210万元。
为助力庭院小产业链接“大市场”,马关县积极引进维恩康万寿菊种植基地及加工厂建设项目、马关县蜀丰公司等农业项目和企业,在全县共培育农业企业304户,农民合作社329个,逐步形成市场带动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格局。同时,推动利益联结主体173个参与“双绑”,实现全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100%参与利益联结,推动困难群众发展庭院经济,走向致富路。
在茭瓜塘村,庭院盆景成了村民“摇钱树”;在阿峨新寨,版画从自家庭院走向大市场;在大汛村,可爱的多肉盆栽成为了乡亲们的致富密码……目前,全县共发展庭院经济农户达1.7万余户,实现收入近亿元。(见习记者 王世涵)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