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昭通市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昭通市分行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发挥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牵头职责,持续绘就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新画卷”。截至9月末,全市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1652.75亿元,同比增长6.66%。
以示范引领为切入点,打造创新实践乡村振兴试点
在镇雄县试点打造乡村振兴金融创新基地。推动市政府印发《昭通市“五位一体”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高质量打造镇雄县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建立县、乡(镇)、村三级金融服务联络机制,成立“乡村振兴金融助理队”,覆盖30个乡(镇)、226个行政村。
整合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示范区及县级配套奖补资金共2025万元用于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吸引和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乡村振兴领域。试点推动昭阳区守望回族乡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昭通小肉串产业”双示范特色乡镇。
制定专属金融支持方案,从优化信贷供给、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提升信用水平、支持产业链发展、强化政策工具运用方面,支持守望乡建设发展。今年以来,引导金融机构向小肉串产业链下游加工企业某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发放民品贷款4笔、金额1250万元,并通过财政引导资金对该企业给予贴息17.67万元。
以优化供给为关键点,探索金融服务重点帮扶县工作经验
落实“一县一主责行”机制。联合昭通市金融监管分局、财政局印发《昭通市银行业“一县一主责行”工作实施意见》,围绕重点帮扶县“两个不低于”和“四个不少于”目标,提供“融资+融智”配套服务,确保帮扶县涉农金融投入平稳增加。
今年以来,市级金融机构深入帮扶县开展政策宣讲28次,业务培训15次,协助制定13项融资帮扶规划,开展座谈对接46次,对接金额39.19亿元,涵盖834家企业。
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昭通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竞赛,聚焦比投入、比管理、比服务、比特色,督促金融机构以强化制度、人力保障和KPI考核为抓手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的各类资源倾斜。
2022年以来,工行、中行、建行分别在昭通市巧家县、镇雄县和鲁甸县3个重点帮扶县新设支行网点,延伸拓展服务半径。结合重点帮扶县法人机构资金有效需求,突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倾斜,优先保障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探索“再贷款+”系列特色信贷产品,推出了“竹子贷”“天麻贷”等“一县一业一品”的产品谱系。
2024年1—9月,全市累计对辖区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4笔5.42亿元,再贷款余额12.72亿元,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8%,较自有资金发放平均利率低0.67个百分点。
以产融结合为支撑点,深化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培育特色产业
建立专属金融支持政策。立足昭通市苹果、花椒、天麻、竹子、马铃薯和特色养殖等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未来规划,确定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基础的产业发展农业产业链,完善配套政策,细化金融、财政、产业要素保障。
梳理链条,健全工作机制。构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联席工作机制,梳理产业发展涉及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链环,制定涵盖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等不同类型主体清单。如,梳理苹果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市场主体,涉及60家农业龙头企业、12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8万户农户。
发挥“链长”牵引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建立行业部门“链长”,金融机构“链行”,龙头企业“链主”,提高服务针对性和精准性。梳理苹果农业产业链,制定昭通苹果产业链实施方案,推动构建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长、金融管理部门主要领导担任金融链长的“双链长”模式。目前全市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贷款余额109.35亿元,较年初增加9.62亿元,同比增长12.68%。其中,苹果产业链贷款余额10.62亿元,同比增长28.03%。(记者 彭波)
2024年11月08日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