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从新年贺词,读懂“中国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01-05 13:58:1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新年贺词,国之盘点,记录国家的步履、发展的影像,也牵挂着民生的温度、你我的憧憬。一些词语,尤觉熟悉而温暖。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信心”,便是其一。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

  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信心”,同样多次被提及。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信心,缘何重要?

  “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信心的重要性。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信之弥坚,行则愈远。

  信心的背后,是中国力量的涌流。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人民永远是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是力量的源泉。

  信心的背后,是文明传承的禀赋。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武夷山深处的朱熹园,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茂林掩映的三苏祠,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

  “小康”二字,出自《礼记》。2000多年前的词语,沿着时间长河,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古与今的交汇,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辉映、有机融合的生动案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活水,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这份独特的精神标识,成为中国信心的稳固基石。

  信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数以百计的党派走马灯式地过场、谢幕,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决定性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从最悲惨的境遇转向最光明前途的历程,令中国改变积贫积弱的面貌、向着现代化目标迈进,让民族从沉沦中奋起、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使人民摆脱受剥削被压迫的惨况、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以历史维度看,1921年至1949年,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至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奋起遭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付出如此多的壮烈牺牲,始终红旗不倒,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从实践逻辑看,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从现实逻辑看,新时代十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新思想指引新航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旗帜、创造奇迹。

  品读十年新年贺词,信心绵亘其间、越发坚韧。十年两端,两个场景、两句话语,更加印证这份信心的坚定与深厚:

  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宣告:“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022年,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2023年已至,追梦不曾止步。越过山丘,前方可期荣光守候;笃定信心,征途虽远必会抵临。

  统筹:崔士鑫、徐立京

  撰文:杨昕宸

  策划:杜尚泽

  编辑:邝西曦

  校检:朱利

  图片:新华社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新年贺词,国之盘点,记录国家的步履、发展的影像,也牵挂着民生的温度、你我的憧憬。一些词语,尤觉熟悉而温暖。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信心”,便是其一

2023年01月05日 13:58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3年01月05日 13:55

中国共产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1月4日在县城召开。

2023年01月05日 12:42

2022年12月29日上午,迪庆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了企业赠送的“雪域‘铁拳’维权先锋,心系民企 服务一流”锦旗和奖牌。

2023年01月05日 12:38

此次公布案件涉及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将推送信用中国和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计入诚信档案,相关部门对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2023年01月05日 12:34

更加扎实有效地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2023年01月05日 12:29

2022年,云南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筹措中央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和省级库区基金32.45亿元,保障移民群众生活直补。

2023年01月04日 16:52

1月4日,中共嵩明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嵩明县委书记李进波在会上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脚踏实地谋发展 埋头苦干勇争先奋力开创嵩明社会主义现代

2023年01月04日 15:48

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那诺乡那诺社区充分利用本地水库风光秀丽、水质优良的资源优势发展养殖及集“吃、住、游、钓”为一体的垂钓产业“量体裁衣”推动

2023年01月04日 15:40

由云南省博物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不爱红装爱武装——人民军队女军服展”将于1月6日起在云南省博物馆一楼临展厅举行。

2023年01月04日 15:33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