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编者按: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让贫困群众巩固脱贫成效?是中共漾濞县委书记杨瑜思考最多的事情。近年来,面对转型带来的阵痛和挑战,漾濞迎难而上、主动出击,谱写了一曲转型发展的“交响曲”。
这是漾濞县农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漾濞县依托特色产业、田园风光、精品民宿等资源,大力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走出一条以农业促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漾濞县将民宿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着力打造,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深挖文化元素,坚持“依山借水、顶天立地、突出生态、拥抱自然、因地制宜、注重细节”的原则,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打造个性化空间,保留并放大森林、山水、农耕的味道,引领游客一种与自然相拥的慢游方式,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重拾乡愁,寻回逝去的记忆,感知原汁原味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乡愁和情怀。特色民宿随着漾濞旅游的持续火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使得“住民宿、赏民俗、游乡村”成为漾濞旅游的新时尚,特色民宿也为快速发展的旅游“锦上添花”。
漾濞县将如何谋划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杨瑜对记者说:“以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依靠乡村旅游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气,让农村真正能留住人:厚产业‘底子’,做实产业载体、擦亮产业品牌、树好产业标杆,坚持从农业供给端发力,推动农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亮旅游‘路子’,‘点’上造景、‘线’上构景、‘面’上扩景,探索‘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按照‘多点联动、全景覆盖’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定发展‘调子’,以‘节会活动’聚气、以‘创意产品’造血、以‘互联网+’增效,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让好‘钱景’反哺好‘风景’,实现农旅发展美美与共。”
带动农民致富,乡村旅游是个好办法,以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依靠乡村旅游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气,让农村真正能留住人。中共漾濞县委宣传部长王兆远告诉记者:“漾濞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水风光是漾濞的生态优势,漾濞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的人文优势,近年来,漾濞县委、县政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以花为媒,农旅融合,在打造美丽家园的同时,扮靓美好生活家园,充分带动周边观光旅游的发展,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促进了农民增收。”
7月7日,记者随同王兆远等一起走进漾濞县光明村,了解该村产业融合、全域旅游带动乡村休闲游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新举措、新亮点和新经验,亲身感受到了云南大理漾濞转型发展中的新变化、新景象。
中共漾濞县委书记杨瑜(右二)深入农户中说:“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要‘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一把钥匙打开多把锁’的综合效益。”杨 欣 杨培育摄
光明村,位于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坡腹地,光明村最高处的鸡茨坪是精华所在,由于位于山顶,常年云雾缭绕,所以又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云上村庄”。这里是一个海拔近2000米的偏僻山村,植被丰富,居住着5个民族,曾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的称号。
近年来,漾濞县坚持以农带旅、以旅兴农,文化、旅游、农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促农增收“致富路”。
看产业
促产业融合发展
栽起当家“摇钱树”
“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光明核桃是漾濞核桃的典型代表,光明村种植核桃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6世纪就有核桃生长。现在全村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核桃树有6000多株。光明村的气候、土壤比较适宜种植泡核桃。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当地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目前,全村核桃种植面积达13000多亩,有泡核桃树13万余株,人均100余株,是1982年联产承包时的26倍,年产量达820.5吨,销售干果收入1300多万元,人均核桃收入1万多元。
在这个山坳里的小山村,拥有着悠久的核桃种植历史。由于光明村的气候、土壤比较适宜泡核桃生长,其核桃品质较为出众,是漾濞核桃的典型代表。
据统计,该村年核桃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有20户,5万元—10万元之间有84户,3万元—5万元之间的有120户,1万元—3万元之间的有80户。核桃已成为当地群众的“金果果”“摇钱树”“万年桩”,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群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彻底摆脱了贫困的生活,初步达到小康水平。近年来,共培育大泡核桃18600株,主要销往四川、贵州、广西、重庆等地,种植户增收930万元,把泡核桃做成了订单农业。
目前,光明村有核桃初加工户近10户;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8家、民宿6家,在建农家乐有8家;年输出核桃嫁接繁殖为主的农民工近1万个工,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农民增收200多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3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继续保持在20万元以上。
古老光明,古树光明。光明村拥有百年古核桃树6000多株,挂牌保护600多株,树龄最大的1165年。2017年,“大理漾濞古树核桃果权慈善义拍活动”在上海国拍大楼拍卖厅举行,光明村22株古树核桃果权现场拍卖价突破51万元,1号古树核桃卖出了100100元的高价,单株年均价突破5万元,8号古树核桃卖到了每公斤297.14元。
核桃果就是“金果银果”。光明村通过科学发展核桃产业,村民有效实现了增收致富,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万元村”。
光明村的查守荣家有4口人,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党组织、扶贫工作队和当地党员的帮助下,已经脱贫退出。“我给查守荣家算了算,2019年,将核桃、中草药种植、养猪、务工就业等几项收入相加,他家年纯收入近八万元。可以说,在高标准脱贫退出的基础上,实现了逐年增收致富。”光明村党总支书记杨雪明说。
家住鸡茨坪村民小组的村民查洪祥也以自家宅基地入股到石门关公司,由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民宿客栈,发展乡村民宿,双方实现共赢发展的同时,自己也成为漾濞光明云上村庄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旅游入村,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土地入股,让土地生金;核桃入社,让核桃树变成‘摇钱树’。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2019年光明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3000元,今年将会有较大增加。”查洪祥信心满满地说。
近两年核桃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可光明村群众增收步伐却明显加快,这得益于漾濞县委大力推进的“1234”发展思路。中共漾濞县委书记杨瑜介绍,漾濞县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同步小康”这一目标,突出“产业培植、环境优化”两个重点,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培植、县城提质扩容、干群素质拓展”3项工程,加快培植“核桃系列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加工、特色生态旅游、电子商务服务”4个重点产业,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脱贫、建小康,努力把漾濞建成为安居乐业核桃园、休闲度假后花园、生物产业科技园,推动漾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向好。
谈展望
产业带提档升级
舞起农旅“一条龙”
到了大理,不到漾濞光明云上村庄,等于没来大理。
近年来,“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词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全国各地“旅游+”乡村振兴举措不断。那么,当农业遇上全域旅游,大理又该如何抢抓风口?漾濞因势利导推出农旅融合新路子无疑给出了答案。
光明村鸡茨坪自然村是大理州乡村振兴重点试点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避暑纳凉的旅游资源优势,不仅注重宏观推动,更着眼于细节行动。农旅联姻,让核桃销售搭上旅游快车;拉长链条,让农业产业多业态发展,使游客吃住在农户、玩乐在景区、徜徉在生态园。2019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0万元,促进当地农民增收4000余元。2020年5月至6月这两个月,接待游客4万人(次)、总收入60万元,就是一份令人欣喜的农旅融合成绩单。
乡村要振兴,产业融合必须加快。漾濞用实践诠释,农旅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为此,乡村振兴要与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等结合起来,打造“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业态,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农旅联姻、拉长链条,漾濞把农业产业做成生态景观,让群众参与到农村旅游项目中来增收的创新实践,值得各地借鉴。
不过,当前农旅融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大理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进一步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业态发展多样化、设施建设现代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努力创造条件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应是当务之急。
如何把“乡愁”变成品牌,是光明村全面脱贫后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挖掘和培植”的方式,光明村把“中国最美田园”“国家级生态旅游文化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云南省旅游特色村”等殊荣捆绑提升,集中力量打好历史文化、核桃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五张牌”,以此留住浓浓乡愁。文化品牌的蓄积和文化产品附加值的释放,让村民从中受益。
杨瑜告诉记者:“近年来,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也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除了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创品牌,光明村通过把农村资源变‘资产’、农民资金变‘股金’、村民自身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启漾濞乡村振兴新格局,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一把钥匙打开多把锁’的综合效益。”
记者走进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光明村,一串串核桃花随着春风在枝头摇曳,粉的、紫的、红的,“日月湖”旁的三色堇竞相开放,淋漓尽致地展现着整个春天。
村内道路纤陌交通,没有过多车水马龙的声音,在逛过石门关之后,不妨到此回味一下小时候的“乡愁”。
“这样漂亮的风景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哪里能想到家门口变得这么美。”正在浇花水的村民何玉明大姐感叹道。
漾濞县光明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熊贵才对记者说:“光明村从‘村旧民穷、闭塞落后’到‘生活幸福、未来可期’,短短5年时间,光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华丽蝶变’。光明村的蝶变,得益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2015年,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光明村党总支以鸡茨坪自然村为中心引进了石门关和云上村庄公司,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生态旅游业。打造出云上四季花海、情人石、云上之恋主题公园、日月湖等景观,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客栈、农家乐、客运、餐饮、管理等各行各业‘破茧而出’,原本以传统农业为主,古朴而又略显贫穷的小村庄被注入了‘乡村旅游’催化剂,实现了‘质变’。”
“核桃树有冬天,而我们没有冬天。”光明村第一支部书记查洪祥说。59岁的查洪祥见多识广,笑容中透出精明。2004年,他带头开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主打的烤全羊、核桃蜂蜜等美食,吸引了从数百公里外远道而来的客人。如今,仅鸡茨坪村民小组,就开起了6家客栈、6家农家乐,依托历史文化、核桃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村民们自发兴起了生态旅游业,把旅游经济搞得红红火火。
去年,光明村又迎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大理州把鸡茨坪自然村列为州级5个乡村振兴重点试点村之一,漾濞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等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引进大理漾濞苍山石门关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漾濞光明云上村庄农业旅游有限公司,高标准打造“云上村庄”旅游升级版。
“这里的风景独特、空气清新,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韵味。我们打造的云上33间堂精品酒店,不分旺季淡季,总是爆满。”大理漾濞苍山石门关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吉小冬介绍,该公司与村民开展“土地入股、核桃入社、产品入网、院子入景、劳力入园”5个方面的合作,群众以生态入股,直接收益达17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
短短两年的时间,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田园变身花园,农房变身客栈,最为重要的是农民转身成了工人。如今鸡茨坪村民小组73户有35人在公司上班,分别从事绿化、保洁等工作,每月收入最低2000多元,最高近万元。
查洪祥也以自家宅基地入股到石门关公司,由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民宿客栈,发展乡村民宿,双方实现共赢发展的同时,自己也成为漾濞光明云上村庄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旅游入村,让村民们吃上‘旅游饭’;土地入股,让土地生金;核桃入社,让核桃树变成摇钱树。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2019年光明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3000元,今年将会有较大增加。”查洪祥信心满满地说。
“我家从2015年开始经营农家乐,随着光明村的美名远播知名度的提升,生意越来越好了,每年纯收入有10多万元。”尝到了旅游甜头的瑞辉农家乐老板张瑞辉去年9月不但扩大了规模,还经营起民宿。“以前主要靠核桃,自从村里引入旅游业后,我们赚钱的路子变宽了。”张瑞辉家通过“传统核桃+农家乐+民宿”的多元收入鼓起了自己的“钱袋子”,3口之家的小日子越来越幸福。
如今的光明村鸡茨坪,独具民族特色的民居一家连一家,房前屋后鲜花围绕。全村73户农户,开了6家客栈、6家农家乐、5家民宿,35人在公司就业,工资从2000多元到8000元不等。村民们借着乡村生态游走上致富“快车道”,昔日贫穷的小山村逐渐成为旅游“明星村”。
“这种‘村企共建’的模式不仅引进来了企业,留住了人才,还唤醒了当地百姓的‘乡愁’。现在,游客多了,生意好了,我们光明村走上了小康路。”说起村子的变化,村党总支书记杨雪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 刘书贵)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
2024年02月28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