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本报讯 近年来,云南省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两山”基地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创建重点,紧紧围绕“三个定位”(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张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方向,按照“数量有突破,质量有提升”总要求,不断迈出坚实步伐,取得瞩目成效。
这是记者从10月28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知的消息。
据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雄介绍,我省通过试点示范,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注重成效的显著性、案例的典型性、做法的示范性,涌现出了一批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典型案例和示范样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域
据介绍,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层面,云南省已累计建成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分别为:西双版纳州、保山市、楚雄州、怒江州、昆明市石林县、玉溪市华宁县、昭通市盐津县、大理州洱源县、红河州屏边县、保山市昌宁县;已建成5个“两山”基地,分别为保山市腾冲市、红河州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怒江州贡山县、楚雄州大姚县、丽江市华坪县。
在省级示范创建层面,云南已有1个省级生态文明州、2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和61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获得省人民政府命名。
此外,有3个省级生态文明州(市)、44个生态文明县(市、区)和580个生态文明乡(镇、街道)已上报省政府待命名。
涌现一批生态美、产业兴的典型案例和示范样板
据介绍,我省“两山”基地在传承两山理念,探索两山生动实践方面,开拓创新,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比如,以腾冲市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最美丽城市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出惠民模式、乡村旅游模式、健康食品模式等6种“腾冲乡村振兴模式”。
以大姚县为代表的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兴林富民模式,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高原特色经济林产业,探索实践了核桃“兴林富民”的“绿水青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走出了核桃“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品牌化打造”的“五化联动”之路。
以华坪县为代表的守好生态屏障,培育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不断探索“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模式,形成以晚熟芒果为代表的生态产业,走上了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发展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之路。
楚雄州以打造“滇中翡翠”为目标,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部门绩效考核比例达23%,全州森林覆盖增长率近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全州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怒江州作为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地区之一,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与打赢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始终在脱贫攻坚中保护好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双促共赢的路子。
昌宁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打造“阡陌有序、田园美丽、产业兴盛、人民幸福”的美丽县城,县城湿地面积达6500余亩,居全省前列,拥有11个公园,建成了山绿、水清、田美、园靓、宜居的生态之城,真正践行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理念。 (记者 孔垂炼)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